敏兒不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佛是一棵樹 前言(1)
我們的生活中常有一種不安定性
每一個人都希望實現願望,求得肯定和安樂,因此在世界上的每個人都留下一段故事,有的非常動聽從而使許多人頗感興趣,深受感觸。我們的觀念不斷更新,外在現象對我們的影響和我們的內在的智慧情懷,千差萬別的因緣業力,使我們走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同時在短兵相接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歷練、自省,監視自己的思想,對於很多問題,你有求解的意願很重要。內觀智慧意義非凡,無論您生活在何種社會,惟有培養內在的價值才能真正知遇暫時和究竟的安樂。
如今“我”將何去何從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可以有變成任何情形的可能性,如同創巴仁波切(注1)在他的英文詩集《初念最佳》的自序中談到他和許多美國詩人接觸後所留下的印象:他們“或如珊瑚蛇,或如嬉戲的鹿,或如成熟的蘋果,或如小心翼翼留心自己的松鼠,或如羽毛脫落卻仍然喜歡炫耀的孔雀,或如只會學舌卻佯裝為闡釋者的鸚鵡,或如啃書本哪怕撐死自己的書蟲,或如莊嚴的偶爾發生雪崩的山峰,或如把天地聯成一體的浩瀚的海洋,或如自由飛翔鳥瞰宏觀世界的大鵬,或如既尖刻又善意而值得信賴的獅子”。
在這樣越來越“錢本位”的社會,每天我們都發生著交易的行為,我們甚至被商業經濟文化掠俘馴服,順從一切的引導與安排。商業廣告鋪天蓋地細微到眼球經濟的程度,經濟全球化影響著全球最偏遠的角落,盲目追求經濟增長指數,已使環境與一代代人吸附在“發展”的巨輪下不堪重負,我們受困於金錢與慾望的迴圈中。希望錢能解決自身、家庭、社會的問題,錢本身不能賦予生命終極的意義,但是從期望、擁有、分配、失去之時你的動機、語言、行為將影響到你自己和其他人。
怎樣經營成功的人生,智慧地抉擇未來道路。每個人都多少擁有一些物質或非物質的財富,需要一定數量的錢,每個人都需要謀生的方法,工作賺錢天經地義,將工作視為生計的主要來源是很實際的,如果極度貧窮,一般人很難想到別人、追求人的基本價值,我們必須滿足基本需求,才能開啟心量,關懷他人。
我們的生活中總是有種不安定性,中國有句話“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居安思危,變化無常如同塞翁失馬,但是人們欲想掌控一切,憂患意識卻如同創新精神一樣,在競爭的社會,學業、事業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成功的經營由細小並踏實的因素支撐著,我們不僅要重視掌握經營管理方式,同樣應關注經營思想,貢獻自己的智慧為社會人類謀利,企業集團有良好的執行機制實現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不應僅著眼於自利,目的不是錢的數量,即所謂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以成就事業為己任、為人謀福為目的。
每個人都能或多或少地為社會大眾作出自己的貢獻,不成為別人的痛苦和煩惱的原因,負擔起個人的生活,進一步能夠維持家庭的成員和公司的員工的好夥伴,這是互助合作、互利雙贏的社會,任何一方都不能僅顧自己的利益。老闆希望壓榨員工的工資待遇和時間,不惜違法亂紀,犧牲優美環境為代價,想贏得一己私利卻一敗塗地;員工期待不勞而獲,挖空心思來挖空公司,不各盡所能而是為了各取所需、各取能取。憂患危機感不應該成為急功近利的藉口。這些情景使得利他的精神財富煥發人性的光輝,品德成為和諧的正因。
本書不僅提供發家致富的理念,而且以嶄新的方式啟發讀者怎樣在社會中逾越各種錯誤知見。工作,關係著生計、金錢、地位,甚至也關係著心底的自尊、每日的情緒,工作之所以令人渴望、掙扎、苦惱,是因為它牽涉現實、價值、慾望、人性,使我們感受到苦與痛。我們在工作中很容易對上司、主管產生嫉妒、羨慕、害怕、敵意,因而產生衝突。本書給予真實的解答與建議。
房放先生是我早年的傳承弟子,謙敬智慧以及成功的事業,他是本書最理想的作者,以幽默風趣的現代音符,傳達了我們渴望的動人樂章。
。。
佛是一棵樹 前言(2)
把佛陀慈悲的智慧開示帶進商業管理,融入自己的企業文化當中,享受生活中的樂趣,感恩已經擁有的一切,用正面的心態迎接現實生活中的失業、晉升、挑戰、生意行為、商業宗旨以及社會責任等。這個星球是我們的暫住地,不是人們期望的永恆樂園,生在這裡富有含意,美妙奇幻的世界是我們展示創舉的平臺,想要留下什麼故事,由您自己決定吧。
藏傳佛教寧瑪新伏藏傳承者、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