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小遺孀》最快更新 [aishu55.cc]
今日休沐,季玉書前腳從青玉苑回去,後腳大房那邊的季二郎便差人過來請他出府去蓮池遊湖。
季玉書欣然應允。
前兩日他把周氏送來的歙硯許給了季玉中,果然投其所好,甚得歡喜。
季玉中也是個聰明的,其性子跟自家老孃李氏一般,想著季玉書雖然不受周氏待見,但不管怎麼說始終是威遠侯的庶長子。
同住一個屋簷下,若說一點交道都不打,好像也說不過去。況且人家先送歙硯示好,又送到了心坎上,怎麼都得給幾分薄面。
今日休沐約了幾個朋友小聚,便把季玉書捎帶上,倘若此人是個愚笨的,日後少接觸便是。
抱著這樣的心態,季二郎主動邀約。
季玉書出去時他已經在府門口候著了,馬伕見主僕從角門出來,說道:“四爺請,二爺在馬車上候著。”
季玉書頷首。
僕人慶魚上前打起馬車簾子,他撩袍踩著杌凳上去。
車廂裡的季二郎見他來了,和顏悅色道:“今日天氣好,又逢休沐,我得空,帶四郎出去走走,看看這京城裡的繁華。”
季玉書展顏道:“多謝二哥。”
車廂寬敞,能容納下好幾人。
馬伕御馬離開侯府。
路上季二郎同他說起京城的風俗人情,季玉書認真聽著。
有時候他也會誇讚季二郎口才學識好,引得季二郎連連擺手,說道:“論起學識,我差大哥遠了,他當年可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靠本事廝殺出來的。”
提起兄長,季二郎言語裡皆是崇拜。
季玉書順著他的話頭,問了一些季大郎的情況。
季二郎並無防備,一一作答。
季玉書也生出豔羨,說道:“世家子弟無不盼著入仕,若能像大哥那般,也算了不得了。”
聽他吹捧自家兄長,季二郎很是受用,說話比先前多了幾分熟絡。
半道兒上他們接了一人上馬車。
那人是季二郎的同僚,也在國子監任職。
他莫約四十多的年紀,穿了一襲黛色寶相紋圓領窄袖袍衫,眼尾佈滿細紋,留著美須,衣裳雖漿洗得舊,卻乾淨整潔,通身都有一股子文人的清高氣節。
此人官階比季二郎高些,是國子監丞,掌判監事,從六品下。
季二郎同季玉書介紹,說道:“這是我同僚,徐品華徐監丞。”
季玉書行揖禮。
徐品華回禮,看二人樣貌有幾分相似,好奇問道:“這位是?”
季二郎解釋說:“這是我四弟,二叔家的長子,之前在江寧祖宅,極少在京中露面,徐兄自然不知。”
徐品華輕輕的“哦”了一聲,捋鬍子打量季玉書,只覺那兒郎不似季玉中文質彬彬,五官生得也不搶眼,卻有一雙漂亮到極致的眼睛。
那雙魅人的狐狸眼反倒讓人忽略了他的樣貌,其神韻氣質帶著少見的悲憫神性,總令人忍不住多瞧。
徐品華從未見過這般氣質的人物,好奇問道:“不知四郎在何處高就?”
季二郎應道:“四弟才進京,二叔還未做安排。”
徐品華不再多問。
兩人又說起其他話題。
徐品華是個極其圓融的人,怕季玉書被冷落,也會問他一些江寧的趣聞。
三人一路閒談,氣氛倒也愉悅。
蓮池在東泉坊,待他們過去時,季二郎的好友已經在畫舫等著了。
老遠瞧見他們下馬車,畫舫上的應三郎揮手喊道:“二郎,我們在這兒!”
岸上的幾人聽到呼喊,朝他們看去。
應三郎一襲寶藍圓領袍,生得濃眉大眼,相貌堂堂。
季二郎也揮手回應。
三人朝畫舫走去,划船的船伕忙把繩索拉緊接迎他們。
人們陸續走進畫舫。
應三郎是昌毅伯家的嫡次子,跟季二郎年紀相仿,平日喜歡論禪,季二郎也有這方面的愛好,又從小結交,相互間走得近。
還有一位則是應三郎的朋友,張謙,是位閒散遊人,足跡幾乎把大雍的山河踏盡,見識極廣,說話也風趣幽默,今日算是第一次介紹給季二郎認識。
雙方相互致禮。
季二郎同他們介紹季玉書,應三郎頗覺詫異。
他一直以為威遠侯只有一位嫡子,不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