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0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婆世界的快樂讓你放逸,讓你造業,招感來生的三惡道;來生先不提,就算今生好了。娑婆世界的快樂,最大的問題就是它不安穩,變來變去。從過程的角度,它變來變去;從結果的角度,一定要失掉,死亡到來肯定要失掉,這個對我們傷害太大了!
我們一個眾生,對生命最重要的訴求就是穩定。我們為什麼要買一個房子?其實我們可以租房子,拿這個利息去付租金都綽綽有餘。因為租房子我們沒有安全感,我今天住這,明天住那。所以我們對快樂的訴求是一定要穩定。
但是不幸的是,娑婆世界沒有穩定的快樂。就是你福報越大,你操的心越多,因為你知道快樂是脆弱的,隨時會破壞。就是說,你今天買了一個房子很漂亮,但是這個房子如果在地震帶,你會買嗎?你只能夠暫時住,因為你不知道哪一天醒過來房子被破壞掉了。
佛陀他能夠從世間的快樂,知道這個是善業所感,他能夠覺悟到這個安樂道——悟世無常。你能夠覺悟到這個道理,那世間的快樂,也就不會障礙你了。
所以我們看佛陀,從他的娶妻生子,到最後的出家修道,解脫道這一塊,他是從現象裡面,去悟到背後的一種真實的真理——就是道,無常的道。當然他成道以後,悟得更深了,他悟到了空性,真空妙有。
佛法是從業果的道到無常的道,最後到空性的道。到空性的大乘菩提道時,世間上沒有好壞了。你如果善加利用人生的相狀歷事煉心,就是你積集資糧最好的地方;你要是不會利用,人生的相狀對你是一種傷害。
也就是說,我們學佛陀的八相成道,可以分成三塊:前面的安樂道,我們知道佛陀是善業所感;從解脫道我們看到,佛陀知道這個快樂是不長久、不能當依止處的,只能暫時借用,所以佛陀選擇了出家,修學解脫道。
這個解脫道,從前面的出家我們知道,在解脫道中,佛陀是親近了印度當時的九十六種外道。他做了兩件事情:第一個修苦行;第二個修禪定。這雖然不是佛法的正道,但是消了佛陀不少的罪業,也調伏佛陀很多的煩惱,所以不妨是一個助道。我們知道佛陀十九歲出家,經過十一年,包括苦行跟禪定的修學,到了三十歲,他的因緣成熟時,即將從一種解脫無常、苦的思想,提升到一種真正空性的思想——他即將成佛。
我們看經文,他這個過程是怎麼產生的?
我們看經文,請合掌。
六、成道相─經雲:“現五濁剎,隨順群生。示有塵垢,沐浴金流。天按樹枝,得攀出池。靈禽翼從,往詣道場。吉祥感徵,表章功祚。哀受施草,敷佛樹下,跏趺而坐。奮大光明,使魔知之。魔率官屬,而來逼試。制以智力,皆令降伏。得微妙法,成最正覺。”
佛陀成佛有三個過程:第一個過程叫作身心的安住。這個身心的安住就是從“現五濁剎”到“跏趺而坐”,這個是第一段。
我們先解釋第一段,佛陀是示現。佛陀本來是一個清淨的法身,從這個清淨法身裡面,依他的大悲心,變現一個果報體,來到人世間陪我們成長,所以他是示現在五濁的惡世當中。
既然佛陀是示現來到人世間,那麼他不能壞世間的假相,這個很重要!《金剛經》講:菩薩觀一切法空,不壞世間的假名、假相、假用。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上一堂課說過,佛陀出生其實不需要父母的因緣,他隨時可以變現一個果報體出來。但是要示現跟人世間一樣,既然是示現,就要隨順眾生,“示有塵垢””。既然他是一個血肉之軀,就有汙垢,會流汗,所以就有洗澡的問題。他恆順眾生的相狀,就示現身上有種種的汙垢。我們知道佛陀當時在印度,他修苦行是非常辛苦的,一天就吃一麻一麥,根本沒有時間洗澡。
在藏經上說,佛陀修了六年的苦行以後,他突然間覺悟一個道理,他想:眾生貪著五欲的相狀,這讓一個人身心放逸,沒辦法修學聖道;但是你太過辛苦,搞得精神體力都不夠,也不能修學聖道。所以他覺得,一個人要成就聖道,必須要走中庸的道路,你不能把自己搞得太快樂,但是也不能弄得自己身體太虛弱。這時佛陀覺悟到中庸之道,就離開了苦行林。
離開苦行林,他第一件事做什麼呢?先洗澡,把身上的汙垢洗乾淨。因為他知道,他心中的道,菩提道即將出現。內心要清淨,要先求色身的清淨,所以他沐浴金流。這個金流就是尼連河。尼連河怎麼叫金流呢?因為尼連河在古印度的時候,裡面的沙是金色的,太陽照下去閃閃發光,所以叫金流。他洗完澡的時候,“天按樹枝,得攀出池”。他那時太虛弱,爬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