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0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佛法修學概要》最快更新 [aishu55.cc]
請大家開啟講義第九十六面,我們講到禪定的修學方便。
在我們發了菩提心,安住菩薩種性以後,我們開始操作六度的法門。六度的法門,它有兩個不同的差別的內容,一種是成就我們的善業力,另外一種,是成就我們的一種正念力,這兩個對我們往生淨土的人來說,缺一不可。
我們剛開始行菩薩道的時候,沒錯,會偏重在善業力,所謂的懺悔業障、積集資糧這一塊,我們透過淨罪集資,讓我們臨終的時候少一點障礙,在一種很安穩的環境之下,提起佛號,但是你不能永遠的停留在善業的修學。所以我們透過佈施、持戒、忍辱的善業修學以後,你慢慢慢慢的就要去貯存一些臨終的正念的資糧。
你平常的正念不準備,你不可能臨終的時候有正念可以用,不可能,絕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所以臨終的正念,是你平常做功課的時候,點點滴滴的強迫自己,心於佛號,專一安住,心於佛號,相續安住,那一份的堅持的力量,貯存一種一心不亂的能量出來的。所以我們從一種善業的修習,懺悔業障、積集資糧,一種散亂心的動態的修學,慢慢慢慢你就要有一點時間,走入你的佛堂,修學止觀,貯存一些正念的能量,是這個意思。
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從散亂心的善業的修學,而提升到一種專注的寂靜的正念的修學呢,為什麼一定要提升呢?我們來看看,這個佛菩薩是怎麼說的,看加行,請合掌,我們把它念一遍:
《解深密經》雲:慈氏,若諸聲聞,若諸菩薩,若諸如來,所有世間及出世間一切善法,應知皆是此奢摩他、毗缽舍那所得之果。謂前施、戒、忍等乃至大小乘一切功德,皆須由修習止觀力故,而得增長乃至成辦,是故菩薩於中,須數數修習。
為什麼要修止觀呢?這個地方《解深密經》,佛陀就告訴了慈氏,告訴彌勒菩薩說:你要知道一件事,這個三乘的聖人,包括誰呢,若諸聲聞,這二乘人、乃至於若諸菩薩,只要是成就出世間聖道的聖人,乃至於佛陀,佛陀也不例外,他們所成就的世間的功德,出世間的功德。世間的功德包括種種的禪定三昧,出世間的功德當然就是菩提涅槃,那種世間的功德跟出世間的功德,是怎麼來的呢,應知皆是奢摩他跟毗缽舍那所成就的果報。
這個地方的關鍵在於皆是,也就是說,沒有一個人是在散亂心的階段,而成就世間的功德,跟出世間的功德,沒有一個人,就是皆是,就是沒有例外。所以我們可以知道說,前面的佈施、持戒、忍辱這種功德,乃至小乘一切的功德,都是用止觀的關係,才能夠增長廣大乃至於成就圓滿。所以菩薩,你要提升你的修行層次,應該數數修習止觀。
這個事情是這樣講,說是心力帶動法力,法力加持心力,當然這個心力是主動,法力是被動。同樣一句佛號,同樣一句大悲咒,為什麼觀世音菩薩,操作這個大悲咒的時候,他變成千手千眼,為什麼我們念大悲咒的時候,它只是一個大悲咒,為什麼?因為我們心力羸弱,有太多的妄想。
所以這個地方,就牽涉到你那個堪能性,這個在唯識學就是說,修止觀會加強你的堪能性,什麼叫堪能性呢?就是你的造業的能力。比方說馬的堪能性比狗還好,狗的堪能性比一隻小老鼠還好,小老鼠的堪能性比一隻螞蟻還好。所以你修止觀,它會提升你造業的能力,就是臨終你也念十句佛號,他也念十句佛號,但是另外一個人,他整天在外面跑來跑去的,你平常有一個小時的定課,你這十句佛號就比他的品質優秀,你就容易把彌陀感應出來。其實應該這樣講,理論上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的力量,能量是固定的。為什麼有些人,他念佛沒有力量呢,因為他分散,心光外洩。
在唯識學上說,說你為什麼要修專注呢,就像水一樣,你不做一個水壩,這個水都流光了。不是說你念佛沒有力量,是你平常的心,那個能量分散的太厲害,你平常日常生活都把能量散完了,都分散完了,所以你真的唸佛的時候,那個力量都薄弱了,我們應該適當的把水收集起來,不要讓它到處跑,否則很可惜的。所以我們平常的時候,適當的都攝六根,專一安住在一個所緣境,會把我們那種心光外洩的力量,稍微調整一下,稍微往內收一點。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一天的能量都固定的,但是,你不能讓你的心的能量到處散,就像那個水到處潑,潑到最後你真的想用水的時候,一點水都沒有。不要小看一天半個小時一個小時的專注,那個能量點點滴滴,你一年下來三百六十五天,三年下來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