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雲煙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個年代應該是相當於明朝的生產力,民間資本主義已經開始興起,不過規模並不大,朝廷也沒有反應過來,對於大多數百姓來說,很多東西還是自給自足,標準的小農經濟。
這種經濟模式看著穩定,實際上最是脆弱不過,遇上一場天災*,便會給這樣的家庭帶來滅頂之災。
一直以來,王朝的興替本質上來說,都跟這種事情有關,因為小農經濟的侷限性,最底層的家庭或許會在開國的時候,獲得一定的土地,然後繁衍生息,甚至是因為勤勞能幹,可以不斷地購入土地,使得即便是幾代之後,兒女分家之後,還能夠保證他們衣食無憂,但是,若是出了什麼問題,比如說天災,或者說,家庭的主要勞動力受傷生病,或者是要服兵役,總之,遇到這樣的事情,這種家庭就會破產,不得不賣掉聊以為生的田地,成為地主的佃戶,若是禍不單行,還得賣兒鬻女。如此一來,即便是朝廷極力避免,土地兼併也會如同滾雪球一般不斷加劇,再有一點外力一推,活不下去的百姓就會跟隨著某些人揭竿而起,成為朝代興替的先行者,當然,先出頭的人往往也是炮灰。
這種事情,無非就是因為這種人家的田地能夠給他們提供的也就是勉強果腹的糧食錢財,就算能有一些結餘,遇到什麼事情,這點結餘也就是杯水車薪。朝廷極力抑制土地兼併,本來就是治標不治本,當然,賈赦的辦法本質上來說也差不多,他的想法就是引進高產作物。
老實說,這並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明末的時候,哪怕官方推廣紅薯種植,百姓也是不買賬的,一直到清朝,紅薯才算是普及開來,形成了所謂的康乾盛世。
好在如今也沒到那個時候,官方推廣,一年不行,五年八年難不成還不行,以利誘之,在看到了新作物的好處之後,百姓自然也不是傻瓜。
賈赦自個並不想操作這種事情,他第一世的時候一直就在城市裡面長大,連菜場都沒去過幾次,到了農村就是那種韭菜麥苗都分不清楚的那種,後來流行什麼農家樂,一家子出去玩,到農村裡面玩過幾次,好歹聽說了一些東西<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倒是在萬花谷的時候,他學過一些蒔花的手段,不過針對的也多半是一些花草藥草什麼的,對於其他的東西也並不瞭解。
賈赦卻明白一件事情,專業的事情,還得讓專業的人去做,因此,他直接將自己所知道的那幾種高產的作物,如土豆,紅薯,玉米的一些形狀特徵什麼的記了下來,只說這些的產量是稻麥的數倍,而且對於環境的要求也不高,應該是來自海外,不是本土的作物。然後直接將東西給了自家岳丈。
張氏的父親張陵也是朝中重臣,三品大員,能坐到這一步,自然眼光見識都不差,幾乎是連夜出城,再三跟賈赦確認了他給他的那本小冊子,賈赦也直說了,這些也就是他之前偶然見過聽說過的,但是他不懂種地,也不知道這些究竟是來自海外什麼地方,也不想引起別人的注意,以後不得自由,因此,就想將東西交給張家,讓張家打探一番。
當然,除此之外,賈赦也跟張陵說起了張家如今的隱憂,張陵也是苦笑,張家如今已經是騎虎難下,與其隨便再找一個皇子投資,給人家留下一個牆頭草的印象,也只能一條路走到黑,只希望聖人對張家還有幾分情面了。得了賈赦這個冊子,張陵總算是鬆了口氣,不管怎麼樣,有了這個,哪怕只是初期做出了一點成績,即便是太子自個作死,張家總能全身而退了。
張家不是沒考慮過將這個功勞給太子,只是張家雖說是被聖人強行綁到了太子的船上,但是,太子對張家並不信任,甚至對張家老爺子的一些勸誡惱怒不已,加上張家雖說算不上桃李滿天下,朝中也多有門生故舊,張家卻不/肯拉著這些人一起投靠東宮,因此覺得張家不把他這個太子放在眼裡,因此,對張家只是保持著表面上的客氣,甚至私底下跟他那些心腹,常有對張家不滿之語。
張家因此對太子也頗為心寒,他們這樣的人家,固然有忠君報國之念,但是卻不/是什麼愚忠,何況,太子說是君,卻是儲君,距離那個位置還差那麼一步呢,張家自然也不會熱臉貼上冷屁股,平白給人家做了嫁衣,還得給人留下不是。
張陵回去之後,命張家的人去各個港口與常常往來於海外中原的海商還有那些外洋來的夷人接觸,打聽這些糧種的訊息和種植方法的事情暫且不說,這些已經是後話了,賈赦這邊,生活卻也走上了正軌。
賈赦第一世也不是什麼理科生,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