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伐楚兵敗之謎 (第1/3頁)
為月一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趙辰的話,使得朝堂之上,更加顯得沉默起來。
雖然是沉默,但那些文武百官可都是在左顧右盼,以眼神進行交流。
對於趙辰的發聲,這些大臣自然是驚訝,可也只是驚訝。
在始皇帝嬴政已經是開口問,還有沒有人擁有著其他的人選建議下,那趙辰肯定是有這個資格來發表自己的看法,沒有任何的毛病。
只是,偏偏趙辰提出來的這個人選,讓人有些沉默。
在這裡,有必要了解到李信的情況。
不可否認,李信是大秦數一數二的名將,在秦國攻伐滅國之戰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年輕之時,李信強壯且勇敢,在當時嬴政還只是秦王的時候,屬於嬴政十分信任的將領之一。
李信參與了攻伐趙國的戰爭,與王翦所率大軍共同將趙軍包圍,從而一舉攻破趙國。
接下來,發生很是有名的荊軻刺秦王之事。
嬴政大怒,於是立刻下令使得王翦和李信等人率軍進行攻伐燕國。
在攻伐燕國的戰爭中,李信為先遣部隊將領,以輕裝騎兵大敗燕國太子丹,使得對方只能夠逃到燕國都城薊城進行防守。
等待著王翦所率大軍的到來,在經歷了燕太子丹的頑強抵抗以後,依舊還是破掉了薊城。
當時的燕王喜和燕太子丹緊急離開薊城,逃到遼東進行防守。
當時,肯定是需要有人來將這兩個人抓住,才能夠以解嬴政被刺殺引起的盛怒火氣。
於是,李信又帶著三千輕裝騎兵不斷地進行追擊,迫使得燕王喜和燕太子丹逃到了衍水。
在這個時候,有趣的事情發生了。
有人告訴燕王喜,認為李信之所以一直帶著三千輕裝騎兵,不斷地追擊不放,就是想要將燕太子丹給抓住,然後讓嬴政歇火。
那麼,想要使得李信不再進行追擊,就得將燕太子丹斬殺,將其頭顱獻給嬴政的話,就可以不再倉皇逃跑,且令得燕國保留下來。
早已經是厭煩了奪命逃竄,以及對燕太子丹的擅自做主刺殺嬴政之事感到很是不滿的燕王喜,果斷地將太子丹斬殺,將其首級獻給了李信為首的將領,也算是保住了性命,有了逃離的機會。
只是,等到偌大的楚國被滅以後,秦國依舊還是將目光落在了遼東,最後由李信和王賁率軍攻取遼東,將苟延殘喘的燕王喜所俘虜,燕國還是滅亡了。
經過攻伐燕國之戰,李信的卓越表現,使得當時還只是秦王的嬴政非常高興,也愈發地信任李信,認為對方能夠給自己帶來更多的驚喜。
然後,等到了興師伐楚的時候,就有了問題出現。
在攻打楚國之前,嬴政還專門問了將軍李信,認為對方果斷勇猛,驍勇善戰,讓對方來估算將楚國滅掉所需要的兵力。
李信的回答是攻打楚國,最多不超過二十萬人。
而嬴政肯定是不會相信一言之詞,還需要問旁邊的王翦。
只是,王翦肯定不會像李信這般回答,他給出的兵力所需要六十萬人,少了一點兒恐怕都不行。
這樣兩者之間的回答中兵力數量的差距過於大了,以至於嬴政根本不需要做出來太多的思考,便是認為李信所言比較對。
趙辰現在還記得有相關的話語記錄,嬴政認為王翦年紀已經不小了,沒有像是李信這般果斷勇猛,顯得很是膽怯,以至於需要那麼多的兵力。
倘若王翦不說出六十萬兵力的話,那麼肯定嬴政會最先採納對方的意見。
兩者相差四十萬的兵力,其能夠節省的消耗,那肯定是會很多。
嬴政當然是希望能夠以最小的代價,來將楚國滅掉,以實現自己的統一霸業。
這不,直接讓李信和蒙恬率軍二十萬兵力,揮師南下,以攻伐楚國。
而沒有被採納意見的王翦,顏面稍微的有些掛不住,並且認為李信和蒙恬攻打楚國之行,肯定是會遇到挫折的。
他只是臣子,無法在嬴政已經做出決定的情況下,再來讓對方改變主意。
於是以病為理由,告老還鄉。
李信和蒙恬率軍攻打楚國的時候,幾乎是一路凱歌,將楚軍大敗,按照這樣的趨勢,不日就將楚國能夠滅掉。
偏偏在這個時候,出現了岔子。
李信和蒙恬各自率軍,所攻打的地方不一樣,前者乃是進攻平輿,而後者攻打的寢丘。
在隨後李信在連續攻破鄢郢等地,準備在城父與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