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飛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酒也道,“貢舉取士,原本為的便是取大唐疆域之內所有身具才華之士為陛下所用。而如今,因著舉薦的風氣盛行,這些州府解送的舉子的行為舉止卻浮躁不堪!到長安之後,頭一件事是四處投遞帖子,第二件事便是參加文會高談闊論——只知道求名求利,卻不知讀書實務,完全本末倒置!”
他平時悶不吭聲,這一回卻異常慷慨激昂:“這樣的人,便是成了進士,也必定不會安於實務!!讀書、做學問,在他們看來遠遠不如名利重要!不過,仔細想想,難道所有人生來都是追名逐利之輩麼?!絕非如此!而是其他人都告訴他們,若不如此做,便極有可能落榜!他們不得不如此為之!”
“故而,這些弊端其實並非舉子們的問題,而是咱們貢舉取士所用之法有問題!既然有問題,當然要改!否則,等到更多問題出現的時候再改,就悔之晚矣!”說到激動之處,他橫了一眼正欲反駁的吏部侍郎,“別說什麼此乃祖宗成法!!不能改動!!在數十年前,還沒有貢舉呢!前朝建立的貢舉之法,皇朝因襲之!人家既能開先河,咱們又為何連繼續改動都不敢?!”
吏部侍郎啞口無言,所有人都為之側目——他們怎麼都不知道,這個平時只會坐在位置上打盹的劉祭酒的戰鬥力居然如此之高?然而,大理寺卿、御史中丞和刑部尚書卻是笑而不語:他們早便已經見識過了,都不覺得稀奇。
“若不合時宜,貢舉之法自然當改。”聖人問道,“玄祺與劉愛卿可有解決之法?”
劉祭酒望了一眼李徽,示意他先說。李徽朝著他微微頷首致謝,便朗聲應道:“回稟陛下,臣以為,解決這些問題有三策——首要者,必須命服紫高官主持貢舉之試,且再也不許達官貴族舉薦。其次者,必須命四五服紫高官一起評卷,討論出試卷的高下之分,最後上呈陛下審閱,方顯得足夠公平公道。再次者,出策論試題者,應為陛下或陛下指定的德高望重之輩。試題一旦洩露,便問責相關之人,決不可姑息。”
聖人笑著輕撫短髭:“好!很好!你所言的,極有道理!不過,為何你想讓朕來出題?”
“貢舉所有科目取天下英才入仕,為的都是效忠陛下。”李徽毫不猶豫地答道,“陛下需要什麼樣的英才,自然便應設什麼樣的題目。而策論之題最容易分辨士子見識之高下,所以唯有陛下認可的策論題,才能取出能夠理解陛下計程車子,日後才能真正為陛下分憂解難!”
“哈哈!好一個朕需要什麼樣的人,便應設什麼樣的題!”聖人高興地大笑起來,勾起嘴角望著神色不一的臣子們,“眾位愛卿以為如何?”
他一直髮愁手中無人可用,每天都盼著能慧眼識珠,發現各種人才,而今卻是豁然開朗!既然每年都有貢舉之試,又如何不能直接從中則取他中意的人才,好生培養提拔?且不說進士科的十幾二十個人,明經、明法、明算——這些難道不都是人麼?!只要將貢舉握在手中,何愁天下英雄不盡入掌中?!
想到此,他笑得越發春風滿面,望著李徽的目光也越發慈愛柔和:這孩子果然是個聰明伶俐的,也是個有運道的好孩子。即便不知他這個叔父目前最愁的是什麼,卻很明白自己所做之事為的都是甚麼。只要所有人都能像他一樣,一心想著替皇帝分憂解難,皇帝的難處自然便迎刃而解,又何須他成日憂愁呢?
“老臣附議!”劉祭酒忙舉起玉笏應道。
“臣附議!”一臉崇拜之色的李璟也立即響應。
“老臣附議。”右僕射簡國公許業亦道,“不過,新安郡王所言三策,還須得繼續完善。省試開考在即,必須早日確定到底由何人負責主持貢舉之試,又由何人評卷。至於這回的策論出題,老臣也以為,應當由陛下來出!畢竟這是貢舉之法變革後的第一回省試,自然應當由陛下為先!”
見聖人龍心大悅,而且群相之首都已經附議了,其餘臣子便是有異議也不敢再提,於是紛紛表示附議。有人提議該讓吏部尚書來主持貢舉,有人覺得應該讓宰相們來評卷,討論再一次熱烈起來。
聖人對於這樣的結果自是非常滿意:“由誰來主持貢舉,誰來評卷,都是細節之事。之後,朕會召見幾位愛卿一同商議。各位愛卿,可有其他的事啟奏?”
忽然,禮部尚書楊士敬(弘農郡公)舉起玉笏道:“回陛下,關於這一次省試,老臣還有些疑惑……方才新安郡王也曾提到,如今長安城內流言傳播甚廣,加之省試之法度又將變化,會不會讓流言傳得更匪夷所思?老臣以為,或許應當先將流言平息下來,新的貢舉之法方能順利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