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蘇雪林畢竟是一個人物,是一個耐人咀嚼的人物。
徵引及參考書目:
蘇雪林:《蘇雪林作品集·日記卷》(1—15卷),臺灣成功大學,1999年版。
蘇雪林:《浮生九四》,臺灣三民書局,1999年版。
石楠:《另類才女蘇雪林》,東方出版社,2004年版。
蘇雪林致筆者信札若干。
潘光旦的人文情懷(1)
1921年,一位在清華求學的肢殘學子問代理校長嚴鶴齡:“我一條腿能否出洋?”嚴不假思索:“怕不合適吧,美國人會說中國人兩條腿不夠多,一條腿的也送來了!”那青年沮喪不已。有位教美術的美籍女教員司達女士()為那青年打抱不平:“他不能出洋,誰該出洋!”
他叫潘光旦。13年後任清華大學、西南聯大教務長的潘光旦;我國著名優生學家、社會學家、民族學家和教育家潘光旦。
潘光旦(1899—1967),別號仲昂,江蘇寶山人,生於世代鄉紳之家。14歲入清華學堂,學習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尤其是英語,發音準確、純正,不遜英人。畢業前夕,他用西方性科學理論寫的《馮小青考》,受到梁啟超的賞識:“以吾弟頭腦之瑩澈,可以為科學家;以吾弟情緒之深刻,可以為文學家。望將趣味集中,務成就其一,勿如鄙人之氾濫無歸耳。”所幸那次與校方對話不久,校長易為曹雲祥,潘光旦終於順利出洋。其實,潘光旦的那條腿也是丟在清華。清華當時注重體育鍛煉,潘光旦在跳高時右腿傷殘,沒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成了“獨腿客”,在家休學兩年。潘光旦是個志存高遠者,儘管腿殘,又患目疾,1200度的近視,看書似“聞書”、“舔書”,但絲毫不影響他的鴻鵠之志。他做詩述懷:
談兵臏腳傳孫子,述史喪明說左丘。
此思尚存志仍在,縱教偏廢亦何憂。
1922年始,潘光旦先後入美國達特茅斯學院、哥倫比亞大學留學,攻讀生物學。因他成績優異,僅用4年時間便獲碩士學位。1926年學成歸來,在上海光華大學、復旦大學等校教書,與聞一多、徐志摩、梁實秋、胡適等創辦《新月》雜誌和新月書店,出版《馮小青》、《優生概論》。1934年回母校清華執教,任清華、西南聯大教務長、圖書館長十多年。1952年調入中央民族學院任教授,直至謝世。
潘光旦是學自然科學出身,但融通自然、社會兩大科學體系。他對婚姻、家庭、民族、宗教、歷史、教育等都深有研究。他“用生物學的眼光碟詰人類社會”的文化生物學思想,試圖“開創一種貫通自然、社會、人文三大領域的氣象宏大的學問。”他提出了“自然一體”、“世界一家”、“人文一史”的新人文史觀。
潘光旦一生的為人、處世、做學問都充滿著傳統計程車大夫人文情懷,憂國憂民,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畢生致力於愛國*事業,倡導*自由思想。他的一生“是為時譽所重、所毀的一生,是舊時代一個學者的狷介、真誠、浪漫而又坎坷的一生。”
“仁者愛人”。潘光旦是仁者。他愛人類、愛國家、愛民族、愛學校、愛同事、愛學生、愛家人。為強種興國,他重新認識遺傳學,倡導優生學。他愛國不落人後,“幾乎參加了所有的清華學生運動”,“曾擔任學生代表團的中文書記,負責各種檔案與宣傳品的起草。”在1921年6月北京教育界由李大釗領導的“八校教職員索薪團”罷教索薪鬥爭中,清華學生出於義憤,舉行“同情罷考”,遭北洋政府的殘酷*。潘光旦所在的壬戌(1922)級最為堅決,學校當局給予“留級一年”(一說不考者按自動退學論處)的處罰,經過鬥爭,原決定撤銷了,但當局要求罷考學生必須寫“悔過書”。壬戌級有八人拒悔,被開除“級籍”。潘光旦是其一。潘光旦寧肯犧牲出洋機會,也要據理力爭。聞一多對他十分敬佩,在家信中寫道,“聖哉光旦,令我五體投地,私心狂喜,不可名狀!”次年7月,時過境遷,學校才讓他出洋。
潘光旦的人文情懷(2)
1932年,即“九·一八”事變次年,潘光旦發表《中國民族生命線之東省》,說明東三省本是中國的土地外,還證明它是中華民族優秀分子的滋生地,呼籲“決不可淪入日人之手”。
1941年,潘光旦加入民盟,在昆明參與籌建第一個省支部,積極參加抗日反蔣愛國*運動。歷任民盟一、二、三屆委員,第一、二屆中委等職。1946年1月,他與聞一多、費孝通、吳晗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