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正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純粹的好事。
第一,擁有六鎮鎮民和河北豪強支援的高歡此時大勢已成,特別在韓陵之戰擊敗爾朱氏聯軍之後,已經成了北魏朝廷絕對的權臣。
在此時繼任賀拔嶽的位置,必然要直接承受來自高歡的壓力,動輒身死族滅,絕對不是一個好差事。
第二,殺掉賀拔嶽的侯莫陳悅及其代地武裝仍然存在,且勢力同樣不弱,想要成為賀拔嶽的繼承人,當然也要負責為賀拔嶽報仇。
第三,武川集團在此時的關中仍然沒有太深的經營基礎,屬於一支寄食的客軍,賀拔嶽身死之後,武川集團的生存問題也變得空前嚴峻。
武川豪強們之所以推舉宇文泰為主,也是出於這三個方面的考量。
第一,宇文泰的個人能力出眾,無論是在擔任賀拔嶽行臺左丞還是在夏州刺史任上,進策與治理都卓有成效。
第二,宇文泰曾經代表賀拔嶽出使晉陽與洛陽,其政治視野要遠比武川鎮其他豪強更加寬闊,對於武川豪強政治地位的爭取也有極大幫助。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此時的武川豪強客居關中,如何處理與關中豪強的土客矛盾是武川豪強能否立足關中的重要問題。宇文泰與關隴豪強的交情,讓他成為協調雙方利益的關鍵人物。
宇文泰自身所擁有的這三個優勢,都是其他武川豪強所不具備的,因此成為武川豪強的繼任首領也是當然之選。
特別宇文泰在機會降臨之後能夠勇於擔當、快速做出決斷,這又是另一個繼承人賀拔勝所不具備的優秀素質。
賀拔勝作為賀拔嶽的兄長,在得知賀拔嶽的死訊、甚至在李虎前往荊州勸說的情況下,仍然不能快速下定決心前往關中,僅僅只是派出了獨孤信意欲兼領其部。
獨孤信到來的時候,宇文泰已經成功接掌了賀拔嶽的部屬,僅憑獨孤信一人,也根本沒有競爭的可能,只能接受這一事實。
之後北魏孝武帝西投關中,宇文泰又踴躍接應,讓北魏的法統成功轉移到關中,也是西魏之所以建立的政治基礎。
而賀拔勝又因瞻前顧後錯失這一良機,回軍途中又遭到河南侯景的襲擊,戰敗後不得已投降南朝梁,再返回關中時已經是數年之後,再也不具備與宇文泰競爭的可能。
人生在世,總有那麼幾次機會降臨,能不能夠抓住,也要看每個人的稟賦與運氣。
賀拔嶽兄弟們無疑是北魏末年六鎮中的風雲人物,他們所擁有的條件勢力無疑是高歡和宇文泰所不具備的。
但當機會降臨時,高歡抓住了,宇文泰也抓住了,所以他們各自建立了一番屬於自己的霸業。
而作為先行者的賀拔氏兄弟,一者壯志未酬身先死,一者輾轉叛附無常,任由機會在手邊溜走。
宇文泰的確是高歡命裡的剋星,在他入主關中之前,高歡無疑是整個河北的絕對中心,可謂勢不可擋、所向披靡。
可在經歷了短暫的高光之後,高歡的人生就開始走上了下坡路。
雖然說在東魏、西魏的爭霸中,東魏始終佔據著主動權與優勢,哪怕高歡死後很久,西魏都遲遲沒能建立起整體的戰略優勢。
但如果考慮到東魏與西魏的建立基礎,那宇文泰就是高歡人生中當之無愧的一個夢魘。
東西分家的最初幾年,為了掃除爾朱氏的餘孽,加上彌補孝武帝西遷所帶來政治上的失敗,加上高歡本身對宇文泰的輕視,一直沒有對關中發起大規模的進攻,從而給西魏留下了極為珍貴的喘息之機。
雖然孝武帝西遷之後不久,高歡便開始了對關中的進攻,但大多隻是偏師侵擾,無論是兵力的投入還是戰場上所取得的成果都不算大。
一直等到公元537年,高歡才終於拿出將西魏視作心腹大患的態度,集結三路大軍向關中進攻。一路以高敖曹領兵攻上洛,一路以竇泰領兵攻潼關,高歡則親率大軍吞併蒲坂。
是役宇文泰並其部屬在經過仔細分析後,認定東魏竇泰軍才是今次進攻主力,又因高歡分兵三路不暇接應,集結主力直撲潼關,成功擊潰竇泰軍,竇泰軍敗自殺。
因為竇泰兵敗,其餘兩路人馬也失於策應,高歡無奈退軍,是謂小關之戰。
小關之戰可謂是西魏的立國之戰,在此之前,西魏政權雖然建立,但卻始終籠罩在東魏強大的軍事壓力陰影之下,無論是宇文泰還是部下眾將都不得喘息。
此戰勝利之後,西魏政權的凝聚力才初步形成,有了與東魏並立爭霸的信心和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