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百姓一直在懷念胡適,現在上莊村(鎮)那條通往胡適故居的巷子,被命名為“適之路”。
。。
績溪四胡,一串串璀璨的明珠(2)
明經胡氏裔孫在歷史上登進士科第的人數十分可觀,自始祖五代後唐胡昌翼登明經進士科,至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胡志浩登進士第,累計有26人,其中五代1人,宋代18人;元代2人;明代2人;清代3人。這還是個不完整的統計。
“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小小上莊村,人傑地靈,這裡還出了位徽商名人,就是“胡開文”墨莊的開創人胡天注(1742——1808)。《蕙的風》和《六美緣》的作者“湖畔詩人”汪靜之(1902——1996)也是從這裡走出來的。
——金紫胡氏是生活在績溪縣城的一宗學問世家。其始祖是宋朝名臣胡舜陟(1073——1143),他因受封金紫光祿大夫,故其後人冠以“金紫”。其子便是名垂史冊的宋朝一百卷《苕溪漁隱叢話》輯撰人胡仔(1110——1170),其後人致力漢學眾多,曆元、明、清四朝,好學立說之風,綿延不斷,共有154種著述(解經為主)問世,35人中舉。尤其是清朝乾、嘉、道年間,胡廷璣、胡清燾、胡秉虔、胡培翬祖孫五代,攻研《周易》、《詩經》、《春秋》、“三禮”(《周禮》、《儀禮》、《禮記》),學富五車,著述豐盛,成果獨到。尤其對“三禮”的詮釋考證訓詁方面,堪稱為“三胡禮學”或“績溪解經三胡”。
順帶說則軼事。蔡元培曾把胡適這一宗“李改胡”錯弄成“金紫胡”,1918年為胡適成名作《中國哲學史大綱》(捲上)作序時說:“適之先生於世傳‘漢學’的績溪胡氏,稟有‘漢學’的遺傳性……”胡適肚裡自明,卻默“領”了30多年,直到50年代在口述自傳時,才對唐德剛予以“更正”,說:“我家世代鄉居,住在距績溪城北約50裡的鄉間,歷代靠小本經營為生的,與績溪城裡的胡氏不是同宗。”
——遵義胡氏又稱尚書胡氏,也世居縣城,因元末胡氏一族由浙江烏程移居績溪遵義坊,故名“遵義胡”,是明朝名臣工部尚書胡松(1490——1572)的後裔,他們大都經商,從事中藥、茶業、綢布諸行業。徽商的諸多特徵從他們中得到集中反映。他們中知名者有胡名教(1768——1832)、胡名泰(1798——1838)、胡定熙(1820——1886)祖孫三代,先後、分別在屯溪開設“資生藥店”、“俊記南貨店”、“椿記藥店”,在蘭溪開設“聚和敬”、“恆源”等商店。近現代則是胡嗣迪(1847——1932)在上海創立上海“汪裕泰”茶葉莊及其多處分店,他還被推為上海茶葉商民協會執行委員。
績溪還有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大徽商,胡桂森(1877——1950)。他武術得傳於一位乞丐,身懷絕技,在武漢三鎮光揚徽幫名菜,並威鎮群痞,開設胡慶園菜館、胡元泰茶葉莊等14家大商店。更有一位大名鼎鼎的“紅頂(二品)商人”胡光墉(字雪巖1823——1885),是後期徽商的代表人物。他是績溪縣臨溪鎮湖裡村人。發了大財後,便在杭州開阜康錢莊、胡慶餘堂中藥店,營造芝園別墅,窮奢極侈,享盡人間富貴歡樂,但從未返里,做點造福桑梓的善事,所以績溪人就把胡雪巖淡忘了,當作杭州人了。此二胡不知該入績溪何宗?有待徽學家研究了。
總之,誠如績溪人士所說“邑小士多”,此言不虛。筆者僅在踏訪龍川、上莊胡氏後裔中,不意引出了這麼多的胡氏一姓名人,如一串串璀璨的明珠,可見徽州學(地域包括歙縣、休寧、黟縣、績溪、祁門、婺源6縣)之涵蓋天地、博大精深了。
上莊胡適,明經胡氏第42世裔孫
雖然明經胡氏是“李改胡”、“假胡”,但由於特定歷史環境鑄成的已有1000多年的事實,“假胡”自然成“真胡”了。其緣由是應該追究一下的。
唐昭宗天覆四年(904年),也是唐皇朝覆沒前夜,節度使、原黃巢起義軍叛將朱全忠(溫)以 歧兵逼畿甸”為由,逼迫昭宗李曄由長安遷都洛陽。李曄不想東遷,奈他左右都是朱溫的心腹,他們都緊促啟駕,只好於正月下旬,攜后妃及諸子離開長安。迤邐東行,行至郟縣,已是三月,傳來京城長安宮闕乃至官廨俱被拆毀的訊息,木料沿渭河、黃河而下,朱溫發兩河諸鎮壯丁數萬,在東都大興土木,建造宮室。何皇后對昭宗說:“自今大家夫婦,委身賊手矣!”他們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