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熊十力也曾潛心於佛家,但是他最終拋棄了佛,轉入到儒學中;梁漱溟則終其一生都未拋棄佛教,甚至對佛教崇敬有加。他安身於儒、佛之間,在入世和出世的糾結中,度過了他的大半生,並最終將二者融會貫通,將自己修煉成了外儒內佛的“得大自在”者。
他在世俗行為上是以儒家的精神在參與“救世”,是行動的儒者;但心態卻是佛家拯救眾生的態度。他在論及鄉村運動時曾經說道:真正的和尚出家,是被一件生死大事,打動他的心肝,牽動他的生命,他看到眾生均迴圈沉淪於生死之中,很可憐的,所以超脫生死,解決生死,遂拋棄一切,不顧一切。現在我來作鄉村運動,在現在的世界,在現在的中國,也是同和尚出家一樣。我同樣是被大的問題所牽動,所激發;離開了朋友,拋棄了親屬,像和尚到廟裡般地到此地來。因為此事太大,整個佔據了我的生命,我一切都無有了,只有這件事。
在現實中,他完全是以苦行僧般的精神做事。1931年,他在山東鄒平搞鄉村建設試驗區的時候,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到了鄉村中,只有過年才回家住幾天。而且,過年期間絕不看戲,也不許家人去看。因為他體會了農村的種種苦楚,認為看一場戲就花去幾塊錢,實在是一種罪惡。對人世間的情誼,他也看得十分淡泊。梁漱溟的第一個夫人於1934年在鄒平去世,他寫下了一首看似十分絕情的詩:我和她結婚十多年,我不認識她,她也不認識我。正因為我不認識她,她不認識我,使我可以多一些時間思索,多一些時間工作。現在她死了,死了也好;處在這樣的國家,這樣的社會,她死了使我可以更多一些時間思索,更多一些時間工作。
到了晚年,梁漱溟從喧囂和奔忙之中逐漸迴歸到泊淡和寂寥。如果說梁漱溟早年的佛教信仰,是將出世作為逃避世間的一種手段,隨後的由佛轉儒、“回到世間來”,是將出世和入世截然對立,那麼到了晚年,在經歷了由出而入、入而復出的否定之否定後,出世和入世在他胸中不再是對立的糾結,而是辯證的統一。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梁漱溟軼事
既無家室,何言回家
1934年,梁的第一任妻子去世,他矢志不再娶。沒想到1943年,梁從香港避難到桂林時,已經50歲的他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二次愛情。他偶然遇到了陳淑芬,並深深地愛上了她。據說,當時滿城都風傳梁正在留鬍子,以便能在愛人面前顯得更像個男子漢。
婚禮上,當時的一位名流白鵬飛講了一段精彩而幽默的話:“梁先生原籍桂林……抗戰開始後方歸故里。但他在桂林並無家室。既無家室,何言回家。那麼最好就是著手建立家庭。敞開的心扉自然容易被人佔據。陳女士出閣甚晚,因為她一直要嫁給一位哲學家……於是她就乘虛而入了。”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名家評價
君書體大思精,惟當於三百年前顧亭林諸老輩中求其倫比。乾嘉以來,少其匹矣。——蒙文通
一生為故國招魂。——余英時錢
1990年8月30日晨,臺北大風雨。9時許,錢穆於臺北杭州南路新遷寓所去世。
9月2日,遠在北京的馮友蘭向臺北錢穆家中發唁電一封。
3個月後,11月26日晚,馮友蘭病逝在北京友誼醫院。
錢、馮同生於1895年(錢,7月30日;馮,12月4日),均享年96歲。國學大師中得此遐齡的還有梁漱溟,比錢、馮二人長兩歲,於1988年去世。
隨著三位世紀學人的相繼歸於道山,生於19世紀的民國一代國學大師,已全部隱入歷史。中國近代史上一代知識分子孜孜以求發揚光大的“國學”,由此衰頹不振。海內外知識界輿論一時譁然,稱梁漱溟為“最後一個儒家”,稱錢穆為“最後的國學大師”。
。。
父死而子不能送終
如果把催動“維新變法”的康有為、梁啟超稱作“千年之大變局”中思想文化之變的揭幕人,那麼,梁、錢、馮三位,則可以被視作這變局的落幕人。
梁、馮二人後半生雖歷經坎坷,但畢竟晚年得享天倫,有家人侍養送終。相比之下,錢穆臨終前的情形只可用“悽慘”二字形容。
錢穆生有三子二女,但皆在大陸。1990年9月2日,得知父親去世的訊息,次子錢行、三子錢遜,長女錢易、幼女錢輝遂申請赴臺奔喪(長子錢拙於20世紀80年代患癌症去世),參加9月26日在臺北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