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2/4頁)
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難。結果,女嘉賓的燈一個個滅掉,連主持人都拿出身份證:看好了,10月12日,天秤座!不巧,這位男嘉賓還真的失敗退場。
其實,無論什麼事,都沒有絕對的壞,也沒有絕對的好,關鍵是你對它的態度。被猜中心思,如果一笑了之,或者吸收積極的一面,當然是好事;如果記在了心頭,要貫徹一輩子,那可有點偏執了。更可怕的是,你吸取了一個負面的資訊,然後現實不斷印證,那麼,你這一輩子,就這麼擱進去了。
關節點:巴納姆效應
我們總是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覺得特別適合自己,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
被猜中心思,如果一笑了之,或者吸收積極的一面,當然是好事;如果記在了心頭,要貫徹一輩子,那可有點偏執了。
誰說算命和星座一定沒有任何價值?只要認可自己相信的,生活有所突破,心情有很大改觀,管他由頭為何!
做同樣的事,所費的時間差別可能很大:你可以在15分鐘內看完一份報紙,也可以看上半天;你可以一天干十件事;也可以悠悠閒閒只幹那麼一件;你的論文規定完成時間是五個月,五天你也可以搞定;要你一年幹件什麼事,不到最後一個月,你可能根本想不起這茬兒……
2.時間不多,用完為止
手頭有一件事,完成的時間是一個星期,那麼前五天,一定是忙東忙西,碌碌而過,從第六天開始,才開始提上日程,時間緊緊張張,人卻雷厲風行,好像突然就有了行動力。
晚上要寫個東西,最遲睡覺前交,那麼吃完晚飯後到十點半,一定是聊天、看郵箱、喝茶,甚至無所事事,從11點開始正襟危坐,幹到幾點另說,不過總能幹完。一般而言,效果還不錯。
今天要去一趟銀行。那麼,一定不會一大早就去。相反,會在各種無關緊要的事情都處理完的時候,差不多四點半才出門,緊趕慢趕,好像在跟時間打仗,生怕錯過了銀行的營業時間。而之前,時間在你這兒,無用得都快扔進垃圾桶裡了。
只要還有時間,任務就會自動膨脹,直到用完所有的時間。這就是“帕金森定律”告訴我們的道理。
不是嗎?做同樣的事,所費的時間差別可能很大:你可以在15分鐘內看完一份報紙,也可以看上半天;你可以一天干十件事;也可以悠悠閒閒只幹那麼一件;你的論文規定完成時間是五個月,五天你也可以搞定;要你一年幹件什麼事,不到最後一個月,你可能根本相不起這茬兒……
相信多數人都有類似的經歷,像彈簧一樣突然繃緊,然後再猛然鬆懈。我們似乎習慣於讓自己保持最好的彈性,所以,之前一直在拉伸,直到不能再拉的時候,鬆手,然後乾脆利落,讓這件事有個完結。下次,依然繼續。
朋友說,她老公就是最典型的那一個。晚上11點之前,永遠看不出他今晚有多忙。比如,明天有一個要上會的專案,報告一個字還沒寫,他仍會怡然自得地打遊戲、看新聞,甚至看電視劇、給女兒修玩具。你讓他幹一件最瑣碎最無關的事,都比催著他“去工作,早點睡”來得爽快。某天,他終於想要改變,九點多就坐在電腦前,磨磨蹭蹭進入狀態,12點之前一切完畢。接著,麻煩來了,躺在床上,他根本睡不著!於是,爬起來,再去幹之前為了消磨時間的那些事兒。
我還有不少朋友,是不到最後一刻死不幹活的人。據說寫稿的那一批人,還成立了一個“非死線不寫稿小組”,加入的人日漸增多。你要是在之前催稿,那就是對他們極大的不信任。
時間久了,大家都預設這個怪論:明明知道事情特別重要,可是,依然無法第一時間完成它,相反,似乎只有把它放在最後,才算壓軸。
如同讀書時趕作業。有人拿到作業就開做,做完了心安理得去玩個痛快;有人先玩個過癮,最後幾天拼命狂趕。問問周圍,有勇氣耗到最後一刻的人,都是拼命狂趕作業的那一批。
其實都知道“時間管理”:最先做的應該是重要又緊急的事,如準時完成工作、去銀行還貸、應付一些難纏的人;接著再做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比如近期購入計劃、學習一項東西、去某地會朋友;然後是緊急但不重要的事,如面對不速之客、突然來電;最後才是既不緊急又不重要的事,閒談、發郵件、看電視劇等。
可是,這一二三四的順序,被顛倒成了四三二一。說起來也沒什麼大問題,不過是個人習慣而已。而且,通常是知道自己的能力區間,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