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回覆。英吉曼夫婦希望能讓這位年輕朋友傾訴心中的痛楚,從而接觸內心的悲哀。這正是安徒生所需要的,也是他所期待的。1831年1月18日,安徒生把寫好的明信片塞進信封,寄給遠在索羅的朋友們:
安徒生的修女法則(2)
“我不再是以前的那個我。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對我來說,都有了更深刻的意義。我所處的位置,一直可以讓我看到萬事萬物的最深處,但我卻因此而意識到,我永遠也不會快樂!我不會向你們隱瞞什麼事情,你們能感覺到這一點,你們能感受到我心中的一切痛楚!不,我的詩並不是幻想,詩的最深處隱藏著最真實的東西;啊,正因為它如此痛苦,因而它不再像我們所期待的現實。我所有的思想和靈魂都依附於一個生命,一個詼諧、機智而又幼稚的生命,在我的一生中還沒有第二個人能與之相媲美。另一方面,她也愛著我,但是,天哪,一聽到這些居然是如此的可怕,我能感覺到!她訂婚了,而且在下個月就要出嫁了。”
安徒生繼續解釋說,那是一個非常富有的家庭,而且裡伯格和她的未婚夫從小便是青梅竹馬,而她現在的責任就是維護自己的忠貞和這個婚姻,“哦,我親愛的英吉曼!我真的希望我已經死去了!”遠在索羅的作家朋友立刻給他回了一封信。安徒生的遭遇讓他也產生了一種熾熱而浪漫的情感,他在信中簡短地寫下了一段有關“審判之痛苦”的語句,這段話又讓一個本不缺少浪漫的經歷達到了一個新的高潮:
“因此,我的建議是不要忘記和驅散那些無法忘記和不應忘記的事情。相反,把這些讓你悲傷的感情在心中保留一段時期,珍惜這種感情,它所賦予的財富肯定要多於你所失去的東西,因為這種情感會你讓洞悉只有少數人才能認識到的境界……如果你能把這段感情昇華到更偉大、更永恆的思想境界,那麼你就可以讓自己擺脫痛苦的枷鎖,用理性去戰勝情感。”
在現實中,比安徒生大16歲的英吉曼建議安徒生,用自己的想象和創作,把失去裡伯格?沃伊格特的痛苦化為財富。1831年4月,英吉曼在信中再次給安徒生提出建議,此時的安徒生在朋友眼裡已經不那麼抑鬱寡歡、灰心喪氣了。現在,在被英吉曼稱為“自我解放大爆炸”方法的幫助下,安徒生似乎已經透過寫作走出了失敗的陰影,驅散了晦暗沈淪的心境。英吉曼指出,如果一個人能有“堅強的意志,順應天命的思維和一個美麗、高貴而又現實的目標”,他就可以得到一切。而讓英吉曼感到無比興奮的是,他終於看到安徒生和裡伯格?沃伊格特之間的戀情有了結果。
在英吉曼和其它人的催促下,安徒生開始培養自己如何去愛一個人和拒絕一個人,用這種方式去感受自己的內心世界,用寫作把分別的痛苦變成一種歡樂。這種類似於自虐的方式對於安徒生來說並不陌生。在1831年1月份出版的《幻想與隨筆》中,他在第一頁就談道,“我熱愛著心中的這種渴望。”在一首摘自1846年的歌舞劇《小科爾斯頓》的小詩《年輕人的愛情》中,安徒生著重強調了渴望與失去給自己帶來的甜蜜:“在愛情的海洋裡,永遠沒有最痛苦的悲傷,/苦難和渴望意味著什麼!/對於年輕人,那是無比的快樂,/但真正的快樂是擁抱自己那年輕的新娘。”
親愛的路易絲小姐
在下一章我們將會看到,安徒生的德國之旅還有其它一些目標。安徒生帶在身上的另一張照片是遠在哥本哈根家鄉的一個年輕人,他一直拒絕以一種更親密的方式和他交談。他的名字就是愛德華?科林,也就是路易絲?科林的長兄,而路易絲?科林與安徒生的關係則不同尋常,他們在1832年到1836年之間一直保持著密切的書信往來,其間自然也夾雜著情感的交流。科林一家則對這樣的往來小心翼翼地提防著,因為他們對狂想家似的安徒生一直心有餘悸。在寫給只有18歲的路易絲的信中,安徒生到底希望得到什麼東西呢?
從表面上看,在1832年到1833年期間,這些感人肺腑的信也許是安徒生試圖讓自己成為“路易絲小姐”的未來丈夫人選。一旦成為她的丈夫,他就可以一勞永逸地成為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時至今日,安徒生的信箋也只剩下了一半,因為路易絲並沒有像處理私人信箋那樣全部燒掉這些信。如果我們認真剖析這些信箋的話,就可以發現,在安徒生的表面行為後面,還隱藏著其它重要的動機。比如說,他迫切地需要在妹妹、哥哥和作家這三者之間建立起一種親密的三角關係。就像安徒生在沃伊格特家為自己建立起來的關係那樣,在這個家庭裡,首先是裡伯格成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