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2/4頁)
噹噹噹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沒有動。
難道是這輛車太重了,重得都超過了這三個傢伙共同的力氣?
並不是這樣的,車子之所以原地沒有動,是因為這三個傢伙沒有朝一個方向用力:天鵝把車向天空方向拉,梭子魚把車向池塘方向拉,而蝦又朝著與池塘相反的方向拉。三個方向的合力互相抵消,所以,車子才會原地不動。
由這個寓言,我們可以得出,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如果家庭與學校對孩子的教育不在同一個方向上,那孩子就會像上面寓言中的那輛小車一樣,不會向前發展,只會原地不動。
很多家長也許對這樣的教育場面並不陌生:
上班時間快到了,為了節省時間,家長拉著孩子從小區的草坪上穿過,這時,孩子掙脫家長的手說:“老師說了,不能踐踏草坪。”
家長連忙解釋:“寶貝,來不及了,媽媽上班快遲到了。”
可孩子還是不肯踏入草坪,這時,家長抱起孩子,邊走邊說:“寶貝,老師說得太絕對了,在緊急情況下,偶爾踐踏一兩次草坪是沒有關係的。”
看,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就不知道應該聽誰的了,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就出現了矛盾。當然,如果孩子以後也遇到某些“緊急情況”,他肯定也會像家長那樣,理所應當地踐踏草坪。當孩子有過幾次成功的經驗後,也許就會把老師“不能踐踏草坪”的勸告扔到腦後。這將很不利於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
其實,孩子從一開始不肯踐踏草坪,到最後理所應當地踐踏草坪,這個過程就是人們常說的“5+2=0”負效應。所謂“5+2=0”負效應,是指孩子在學校接受了5天的教育,在週末與家長接觸兩天的過程中,也許就是家長的幾句話、幾個動作、幾種行為,就像上面事例中家長的做法一樣,就把孩子在學校裡接受的教育全部抵消了。
所以,為了孩子的成長,家長一定要配合幼兒園和學校的教育,爭取讓那些“特殊情況”不再出現,不給孩子提供滋生壞習慣的機會。
當然,為了與學校的教育達成協調一致的目標,家長要與孩子的老師保持溝通。例如,瞭解孩子在學校的一些表現;請老師一起協助,幫孩子改掉壞習慣;請老師時常鼓勵孩子養成好習慣,等等。這樣,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密切配合,才能有效避免“5+2=0”負效應,從而使教育達到最佳的效果。
方法四:讓孩子體驗自然懲罰——自然後果法
孩子的壞習慣為什麼會一直改不掉?心理學家們認為,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因為家長的過多參與。例如,很多家長就曾這樣向我抱怨:“我家那孩子太懶了,早上不叫他三五次,他是不會起床的。”
每當聽到這樣的抱怨,我都會告訴家長們:“有你這種樂此不疲的參與,孩子永遠也不會主動起床。”
此話怎講?
其實,每個人身體上和思想上都會有很強的惰性因素,家長的過多參與,往往會把孩子的惰性因素更多地激發出來。例如,家長每天充當孩子的“鬧鐘”,孩子就會產生這樣的思想:“反正有爸爸媽媽叫我起床呢,再多睡一會兒吧!”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孩子賴床的壞習慣是永遠也不會改掉的。所以,家長最好少參與到孩子的事情中去。 。 想看書來
習慣與性格培養中的心理學(5)
這時,肯定有家長要問:“不叫孩子起床,那他們還不得天天遲到呀?”
事實上,遲到對於孩子來說未必是壞事,這樣孩子就有機會承受自然後果的教育了。
在教育孩子方面,法國著名的思想法盧梭提出了一種有效教育孩子的方法,叫做自然後果法。即對於孩子的過失,不去責備和懲罰,而利用過失的自然後果,使孩子自然受到懲罰。這種懲罰不同於平時家長對孩子的懲罰,它使孩子產生了這樣一種思想:早晨再賴床就會遲到,以後不能再賴床了。因此,這種懲罰並不是針對孩子犯了錯誤而懲罰,而是為了使他們日後不去犯同樣的錯誤。
一個孩子也有早上賴床的習慣,他的媽媽是這樣幫他改掉這個壞習慣的:
新學期要開學了,媽媽送給小鵬一隻漂亮的小鬧鐘,並對他說:“以後這個小鬧鐘要代替媽媽叫你起床了,它可不像媽媽那樣叫你好幾遍呀。聽到它響之後,你一定要按時起床,否則會遲到的。”
拿著小鬧鐘,小鵬迫不及待地定上了鈴。但遺憾的是,開學的第一天,他就遲到了,原因是鬧鐘響過之後,他又迷迷糊糊地睡著了。
結果可想而知,因為遲到,他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