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股巡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些態度的人的動機,如果凡事都問動機,就複雜了。”
OK,看到重點沒,就在老吳這句話裡。
最後一句:如果凡事都問動機,就複雜了。
是的,論心是個技術活,相較之下,論跡就簡單多了。
好吧,那就讓我們在經濟學領域來論跡吧,深入研究,科學論證,邏輯縝密,思維嚴謹。於是乎,以下結論新鮮出爐。
張維迎:高校收費太低導致窮人上不起學;官員是改革中利益受損最大的群體。 電子書 分享網站
27 論心乎?論跡乎?(2)
吳敬璉:春運車票不漲價不符合市場經濟。
於是民意憤怒了:找抽吧你?!
其實,經濟學家的一些話語之所以引起爭議,是因為他們固步自封於書本上的科學論證。問題是這些邏輯在書本上是恰當的,但在現實生活中則未必。由於當前中國種種問題的複雜性、地域性,用西方的概念框架來套解往往南轅北轍。
而社會輿論又習慣對經濟學家的動機進行審判,人肉他們的身份背景。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經濟學家在公眾心目中的道德形象降至歷史冰點了。
因此,問題的實質就在於,學者們一味地“論跡”,而民眾卻在“誅心”。
誰更接近真理?
古往今來的思想家、科學家無不希冀用文字和公式描繪出這個世界的準確圖譜,於是就有了分門別類的學科,人類中最聰明的那部分人,站在前人搭建好的舞臺上,繼往開來,傳承著這項偉大的事業。
然而,世界已被證明是混沌的。物理學走到20世紀就開始“測不準”,越來越飄忽;文學領域更是玩起了現代派、意識流,偏不好好敘事,這正是對扭曲複雜的現實世界做出的無力吶喊。
企圖用文字和公式來構建一個完美精準的世界模型已不可能。
但我仍然承認“論跡”是有效且長期有用的,透過外界的書籍和事例來汲取知識總結經驗,仍是絕大多數人提升的方式,人類前進的手段。但當到達一定層面之後,這種方法便會顯得作用有限。
法律是論跡的,道德是論心的。在尚未實現天下大同、路不拾遺的理想社會之前,統治者靠嚴刑峻法維護社會風氣成本低廉、一勞永逸。
違法必究,不問動機,這看起來是對古代“原心推罪”的斷案方式的一種倒退,仔細想想卻發現其實是一種進步。
中國文化是一種早熟的文化,諸子百家一上來就把每種思想都說盡說透了,搞的後人只能做些註疏索引的工作。“原心推罪”本身沒有錯,我相信隨著人類的發展,最後斷案的方法還是會依託技術的革新,制度的完善以及人類自身素質的提高回到“原心推罪”的路子上來,畢竟這是最精確最人性的定罪方式。
但在古代乃至當下,憑什麼來“原”?
是人就有立場好惡,假設我是法官,讓我來“原”上一把,必然就幾家歡樂幾家愁了:
周正龍死緩。說明:本人最恨騙子,正龍死不足惜,之所以“斬監候”,是打算先留個活口,深挖一下涉及此案的人民公僕。
三鹿老總死刑。說明:無需贅言,草菅人命,戕害無辜,死不足惜。
而且,本人還可以引經據典,侃侃而談來論證兩份判決的合理性,駁你個啞口無言,目瞪口呆。
現在明白暫時不能普及“原心推罪”的原因了吧?因為其極有可能成為以權謀私,以暴制暴的溫床。
但是注意,這裡講的是“治道”而非“人道”,經濟學還分個宏觀和微觀呢,那對個體而言,心還是跡?
28 心即是理!!!(1)
五百年前的那些日日夜夜裡,陽明的大腦飛速運轉,不眠不休,殫精竭慮地苦苦思索著這個問題。
深遠的隧道即將走到盡頭,微弱的光線艱難地將黑幕撕開一道裂縫。
卑微者最先醒來。
王陽明此刻是卑微的,也是痛苦的。
遭受苦難的人在承受痛楚時並不能覺察到其劇烈的程度,反倒是過後延綿的折磨最能使其撕心裂肺。
——《紅字》
如果說貶官本身並沒有給陽明帶來太大的痛苦,那麼,在龍場反思的那些歲月裡,他將細細咀嚼另一種思想上的痛苦,那是一種極致的痛,痛徹心扉。
那一夜,狂風肆虐,大雨傾盆,陽明一動不動躺在石棺之中,任由冰冷的雨水無情地拍打著臉龐,他在想什麼?
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