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1/4頁)
誰知道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腥司弒杆�庋�玫奶跫�4傭×岬納懟∩希��返母叢有浴⒉鋅嶁遠繼逑殖隼戳恕N葉運�擔�惆涯愣嶽�貳⒍願錈�⒍允瀾緄惱媸悼捶ǘ夾闖隼礎K�鄧�桓搖4傭×岬納砩希��返母叢有浴⒉鋅嶁遠繼逑殖隼戳恕�
1997年第2期《讀書》上,刊登了王蒙寫的《我心目中的丁玲》。講到那篇文章,牛漢說:他講話不留情面。其實他不瞭解老太太,也不可能理解。王蒙的思維定式是共產黨,因為 他是共產黨培養的幹部。他很聰明,但他的文章裡賣弄的東西太多。真正大作家的作品,應該像大江大河一樣,是平凡、平穩、自然的,而不是賣弄的作品。王蒙很懂得政治,丁 玲就不大懂。政治這個東西不能懂,真懂了就壞了。
講到辦《中國》,牛漢說,《中國》當時真是想要搞成五湖四海,我們發了遇羅錦的文章,還向劉曉慶約稿,我還去找張辛欣,她剛從中央戲劇學院畢業,我們想要調她來,她說 已經找到工作了。有一大批青年作家都是從《中國》出的名,像殘雪、格非、海男、劉恆、陶正、徐星等。劉恆的《狗日的糧食》,題目是我改的。刊物校對用的是《新文學史料 》的校對班子,一個錯字也沒有,而《中國作家》錯字很多。
丁玲請青年作家來吃飯,吃完飯他們說:我們去馮牧家。馮牧當然比丁玲有實權了。
艾青早就看透了舒群,所以他堅決不肯當編委。我到他家裡去做他的工作,他說:丁玲和舒群在一起不會有好下場。劉紹棠開始很積極,後來他的一部長篇沒有用。那篇稿子開始是楊桂欣看的,重複的東西太多,劉紹棠就對楊桂欣有看法。 編委會里邊的人很雜,丁玲原來的想法是要搞五湖四海,體現大團結,但因為編委的思想不統一,所以一開會就鬧矛盾。秦兆陽對我說,以後別開編委會了,意見不統一,刊物沒 法編了。
8。 牛漢談丁玲與《中國》(2)
丁玲死後,作協想讓鄧友梅來當頭,他不敢。我去找邵燕祥,他不肯,對丁玲有看法。唐達成找我談話說,你到作協來辦《中國》,門走錯了,現在你回過頭來好不好。最後唐達 成、鮑昌、束沛德幾個人一起找我們談話,我對他們說,你們“卑鄙無恥”!後來香港的一家雜誌發表了一篇文章《〈中國〉停刊的前前後後》,上海《藝術報》轉載了,我在東 單的郵局買到一份。作協把這件事寫報告,上報到中直機關黨委,說我們把《中國》停刊的事情捅到國外去了,古鑑茲寫的簡報。中直機關黨委通報了此事,要處理。最後中直黨 委討論時只有兩個人不同意,一個是王兆國,一個是陳雲的秘書王玉清。
2008年7月,牛漢出版了他的口述《我仍在苦苦跋涉》。談到《中國》,他說:“《中國》對我來說,更有魅力,也是更能發揮我的長處的新刊物。”“丁玲生前對我說過,我老了 ,等我死了,刊物更不好辦了。”“中國作協系統的刊物每個月有編輯月會。1986年下半年《中國》停刊前,我代表《中國》去參加。‘牛漢哪,你走錯門了。’唐達成對我說。 我說,‘我沒錯。你走你的路,我走我的路。’我知道,唐達成的意思是我不要走丁玲那個門。”
談到丁玲時,牛漢說:“她太深廣了”,“丁玲比較複雜,中國的大人物都如此。”“王蒙寫過丁玲,片面,他不完全瞭解丁玲。丁玲‘左’的話,為什麼同意讓一幫年輕人負責 編《中國》?”“丁玲沒有官架子,從來不板著面孔說話。”“我對丁玲很尊敬,把她當長輩,也感到很親近,沒有下級對上級的感覺。大家都叫她丁老太。”“1985年冬天,《 中國》開過一次編輯會,改成月刊。丁玲意識到了,她去世後,《中國》肯定要被停刊,或者改變領導。《中國》內部也很複雜。丁玲很謹慎,辦刊物,很認真。她知道難,但我 了卻了她的心願,沒有背叛她。”
1986年3月4日,丁玲逝世。
1986年10月16日,中國作協黨組做出《關於調整〈中國〉文學月刊社的決定》,內容有四條:“一、《中國》創刊一年多來,為繁榮文學事業做了一些工作,但根據當前文學工作 的發展和作協各個刊物的佈局需要,決定將《中國》劃歸作家出版社,保留其刊名,由月刊改為季刊,以發表長篇小說為主。二、該刊領導機構要相應地做出調整。編輯部人員根 據工作需要和本人意願做出妥善安排。三、有關《中國》文學社的資產、財物均統一交作協辦公室處理。四、希望《中國》編輯部同志繼續辦好今年的刊物,並共同做好其它善後 工作。”
牛漢說:“丁玲屍骨未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