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2/4頁)
誰知道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4。 辦刊報告提出:自負盈虧,不要國家補貼
在丁玲去廈門這段時間裡,北京方面一直在籌劃著辦刊的事情,主要籌劃人是曾克和舒群。他們瞭解到,中共中央、國務院在6月作出了《關於加強出版工作的決定》,指出,為了 適應建設兩個文明的需要,出版事業要有一個更大的發展。在這一精神的鼓舞和推動下,中國作家協會的許多直屬單位都提出了改革方案,《人民文學》、《詩刊》醞釀籌辦刊授 和函授,《小說選刊》準備出版《中篇小說選刊》,作家出版社想辦一個專門登載中長篇小說的季刊,《文藝報》則計劃由每月一本的刊物,改為每週一期的報紙。大家都在打破 常規,解放思想,許多過去不敢想的事情,眼下卻有可能一路綠燈地辦起來。這是一個極好的機遇,在中國作協黨組召開的一次研究改革的會議上,作家支部的支部書記曾克,提 出了老作家們打算創辦一個刊物的設想。
7月13日下午,午睡後的丁玲坐在寫字檯前擺著撲克牌,耳朵不時注意著門外的聲音,提醒我出去看看,是不是陳明來了。一會兒,走廊裡響起舒群的大嗓門,丁玲把桌上的撲克牌 一把胡嚕到抽屜裡,急急邁著小碎步搶著去開門。陳明笑吟吟地陪著舒群、曾克來了。一進門,兩人首先為中組部即將下發的檔案向她祝賀,接著詢問病情,得知除尿糖指數偏高 外其餘無礙,兩人都放了心,立即切入正題。
曾克曾經是位女將,解放戰爭時期,她和愛人柯崗作為二野的戰地記者,隨劉鄧大軍從大別山一直到大西南,一路寫下了大量新聞報道和文學作品。她與陳明同齡,如今雖然已經 67歲,但身材偏瘦,略施淡妝,依舊很精幹。她連珠炮似地說道:“這兩個月可不得了,上上下下都在鬧改革,作協也開了會,各個小單位也想了不少點子……”
舒群甕聲甕氣地說:“現在咱們已在黨組掛了號,要辦刊,就缺一個挑頭的,丁玲,這件事只有你辦最合適!”
丁玲連連搖手:“老作家辦刊物我支援,可我不能挑頭,我都80歲了,還是讓年輕人幹吧。這件事是魏巍先提出來的,還是讓魏巍牽頭吧。”
“丁玲同志,事不宜遲呀!魏巍現在還在長征路上為他的長篇小說《地球的紅飄帶》積累素材,聽說又崴了腳,恐怕一時不能回京。可是別人都在行動了。據說作協也在申請辦一 個大型文學期刊,馮牧牽頭。丁玲同志,你就不要推辭了!”曾克急急說道。
丁玲的歷史問題解決後,她最急於做的,是要寫完三本書:一本南京回憶錄,一本北大荒回憶錄,一部長篇小說《在嚴寒的日子裡》。一旦辦刊物,這些都要往後推了。但是她也 明白,真要辦刊物,老作家裡邊,只有她是最合適的挑頭人。舒、曾言辭鑿鑿,句句在理,她想,我們先把它辦起來,正常運轉後,我就脫身寫我的文章好了。基於這個出發點, 丁玲不再推辭了。
丁玲署名的辦刊申請報告,送到了中國作協黨組領導人的辦公桌上。
這份報告裡有兩點引人注意的地方。其一,申請辦刊者是一批“大多已進入老年”、“不甘默默無為,願意為繁榮社會主義文學貢獻餘生”的“老同志”;其二,辦刊經費“除創 刊階段請求銀行貸款外,此後刊物及其他出版物一律自負盈虧,不要國家補貼,並考慮實行集資認股”。在當時,在中央直屬文化單位裡,這絕對是一個大膽的設想,是一個創舉 。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1。 唐達成答覆:黨組的同志們是同意的,這點是明確的(1)
報告遞上去快一個月了,作協黨組那裡沒有一點回音,卻有一些不愉快的訊息傳到丁玲的耳朵裡,如作協個別領導對老作家辦刊有些想法,如作家出版社的大型文學期刊《中國作 家》已由作協黨組批准等等。她聽了更加著急。
8月20日,中宣部邀集文化界一些同志召開座談會。丁玲去了,中國作協黨組副書記唐達成也去了。他們坐得很近,但在這種嚴肅場合不好交談。丁玲又實在按捺不住,便拿起會場 上預備的中華鉛筆,在一張中宣部的便籤紙上,刷刷地寫了一句話:“達成同志:你今天能答覆我的問題嗎?丁玲”。她把寫好的便籤遞給了唐達成。
唐達成心領神會,自然明白丁玲指的是什麼。他用藍色圓珠筆,在丁玲那段話的下邊流暢地寫道:“有些具體問題,還需要中宣部支援解決。最近敬之同志忙,我想和他談了以後 再向您彙報。黨組的同志都支援您辦這份刊物。達成”。他把那張紙又遞了回去。丁玲對唐達成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