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闊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程。昭君含淚登上龍舟,抱起琵琶,以哀婉動人的樂曲訴說離別之情。彈到感人處,兩岸樹上桃花紛紛飄落,灑在船上水中,睹物思情,昭君不禁潸然淚下。被淚水沾溼的桃花瓣漂入江中,頓時變成五顏六色的小魚,一路追隨龍舟游去。從此,每當桃花盛開的時候,桃花魚便應時而來,在香溪水中翩然遊動,鄉親們便將其稱做桃花魚。至今香溪的老人們還說:在桃花盛開、明月當空的夜晚,水面上常傳來婦女衣服上金玉飾物的撞擊聲,好像昭君又來到了香溪。難怪杜甫到昭君故里憑弔後寫的《詠懷古蹟》中有“環佩空歸月夜魂”的句子。
實際上,桃花魚的學名叫做淡水桃花水母,是地球上最低階最原始的無脊椎動物,生存歷史大約有15億年。其體態晶瑩透明,在水中游動時姿態狀若桃花花瓣,在中國古代被稱為桃花魚,具有較強的觀賞性。目前為世界珍稀物種資源,在其他國家已經絕跡。隨著三峽工程的施工,桃花魚的生長環境已經受到威脅,有專家提出建議,在古歸州長江附近選擇合適地帶,建設與長江相通的人工水池,還原桃花水母的生存環境。
桃花魚的美麗珍貴和桃花魚的動人傳說,都給此菜增添了絢爛的光彩,使人聞之怦然心動,食之思緒翩翩,心靈和胃腸都為之舒爽。
迎春首日炸春捲(圖)
春捲是用乾麵皮包餡心,經煎、炸而成。它是由立春之日食用春盤的習俗演變而來。春捲素淡鮮美,風味獨特,具有鮮明濃郁的民族特色。
立春是春季來臨的象徵,在中國古代,人們在這一天會製作春餅、春盤食用,並且以之饋贈親友。據《風土記》記載:“元旦造五辛盤。”“五辛盤”就是在春日供人們食用的五種辛葷的蔬菜,稱為“春盤”。《開元天寶遺事》記載,開元天寶年間,人們在春日有郊遊野餐的習俗。每過正月半後,人們或乘車,或騎馬,來到郊野搭起帳篷,飲宴中將春盤、春餅作為主要食品,稱為遊春宴。這種習俗不但在民間很流行,宮廷也經常將春餅、春盤作為季節食品賜給寵臣。
元代,已經出現包餡油炸的春捲。《居家必用事類全集》記載了最早的春捲烹製方法:“攤薄煎餅,以胡桃仁、松仁、桃仁、榛仁、嫩蓮肉、幹柿、熟藕、銀杏、熟慄、芭欖仁,以上除慄黃片切外皆細切,用蜜、糖霜和,加碎羊肉、薑末、鹽、蔥調和作餡,捲入煎餅,油炸過。”春捲、春餅、春盤在文人學士的詩文裡也常常提及,元朝初年的契丹人耶律楚材就曾寫詩吟詠。他在《立春日驛中作窮春盤》中寫道:“昨朝春日偶然忘,試作春盤我一嘗。本案初開銀線亂,砂瓶煮熟藕絲長。勻和豌豆搡蔥白,細剪蔞蒿點韭黃。也與何曾同是飽,區區何必待膏粱。”這首詩表明立春吃春餅的習俗,不但在漢族地區盛行,而且流傳到了其他民族中。
清代飲食著作開始出現春捲的名稱,《調鼎集》裡記載的春餅已經出現卷狀的形制,並且分為鹹、甜等數種做法,和今日的春捲極為相似。
春捲發展到今天,製作更加精巧,品種繁多,已經成為日常的風味小吃。麵皮除用麥面,還有米粉、雞蛋、豆腐製作的;餡料更是豐富,肉絲、豆芽、春韭、韭黃、豆腐絲、豆沙、棗泥。不勝列舉,不一而足。荊州春餅為湖北風味名點,是用水油麵包酥油麵做麵皮,包餡,經煎炸製成。其餡為豬肉和冬菇、冬筍、口蘑等蔬菜,均加工成米粒大小。荊州春餅造型優美獨特,麵皮上還貼有生菜雕刻的“春”字,並用網油包餅,別具一格。廣東的三絲炸春捲乃是春捲的一種變化品種,所謂三絲,即餡料用黃瓜皮絲、香菇絲、綠豆芽製成;還有一種炸腐卷,用豆腐皮做皮面,肉蓉(肥肉、瘦肉、香菇、蒜等一起剁成蓉)為餡,香脆可口,四季皆宜,為客家重要宴席必備之佳品。關中地區民間吃春捲,有用薺菜做餡的傳統,據說是為紀念唐代王寶釧與薛平貴的愛情故事:王寶釧對愛情忠貞不貳,在野外苦度一十八載,靠挖薺菜等野菜煮食度日,終於與從軍歸來的丈夫團聚。
春捲各地都有製作,隨著時代的進步,還衍生出許多高檔的品種,如炸蝦卷、炸蟹卷等。北京烤鴨和京醬肉絲等菜餚,在食用的時候,也以麵皮包裹肉片、肉絲,佐以蔥絲、甜麵醬等調味品入口,這大概也算是春捲的一種變化吧。
經久不衰武漢熱乾麵(圖)
湖北菜雖然不入八大菜系,但湖北有很多不錯的小吃,比如武漢的熱乾麵,烹製簡單然而風味卓絕,和山西刀削麵、兩廣伊府麵、四川擔擔麵、北京炸醬麵並稱為我國的五大名面。除了伊府麵,這幾樣麵條當年都是街頭最廉價、最普通的麵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