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4/4頁)
誰與爭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全集》,37:179。'當然,人的回憶是靠不住的,胡適的〈四十自述〉和〈我的信念及其演化〉都是他四十歲以後寫的,他當時的想法與境遇跟十六七歲的他當然大不相同;胡適十六七歲時所說的那些“誇大狂”、“迷夢”、“反動”的話, 也許並不是言不由衷的,而很可能就是他當時的信念。如果所有的回憶都是建構、過濾、篩選之下的產物,則在有意、有心之下所作的回憶更須作如是觀。梁啟超當時給他的影響只不過是播下了種子,畢竟他出國以前所能看到的西洋文學的書還是有限。梁啟超給他開闢的新世界的這顆種子,還必須等他到了美國留學才能生根發芽。無論如何,這個胡適在上海時代所形成的“徹底不同的新的世界觀”為何?就是我們在下一章所要分析的一個主題。
胡適當時的問題不止在經濟、學業與未來,同時還面臨他母親要他回家成婚的壓力。原來他在1904年到上海上學以前,他母親已經讓他跟江冬秀訂了婚。他在一年前回家養病的時候,他母親已經跟他提起要他及早完婚的想法。現在,他母親以為他會在1908年夏天畢業,於是催促他回家完婚。7月31日,胡適寫了洋洋灑灑的一封長信,舉出六大理由,斬釘截鐵地拒絕了。除了用家裡經濟困難作為一個主要的藉口以外,胡適用的是“以情動之”的妙訣:
今日接得大人訓示及近仁叔手札,均為兒婚事致勞大人焦煩。此事男去歲在裡時大人亦曾提及,彼時兒僅承認趕早一二年,並未承認於今年舉行也。此事今年萬不可行。一則男實系今年十二月畢業,大哥及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