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小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敬意。雖然他們所傳授的歷史知識有許許多多謬誤,畢竟這些國學“科普”的噱頭是教授們弘揚國學的努力啊。
易教授三國問題的掃盲,我就不說了。我最早對易教授的知識起疑,源於他大談宋朝什麼“民眾的生活也漸漸奢侈,農民都穿絲織的鞋子,財政豈能不成問題”,其實呢,他的看法,不過就是對史書中一句“農夫躡絲履”的誤讀。歷史原著中的本意,其實是講等級的消泯使得當時士人看不慣罷了。還有,好像明星大教授還講什麼明神宗立儲或者“大禮議”之爭什麼的,他大嘴一撇,言之鑿鑿地認為大臣們與皇帝之爭“實在無謂甚至無聊”,並且非常氣憤地表示:“憑什麼有嫡立嫡,無嫡立長!長子就一定好,次子就一定壞嗎?”“人家皇帝追封自己的親爹為皇帝(指嘉靖皇帝與臣下的“大禮議”之爭),有什麼不可以?”等等,如果方家們真看到了這些,馬上都會笑了——易教授完全是三分之一的瓶子醋嗎,上述話語,顯然暴露出他根本不懂古代的“四項基本原則”。如此迎風潑狗血,竟然還敢笑傲江湖間!
至於于丹女士對《論語》盲人摸象般的曲解經典、亂插旁白、甚至把“女子與小人最為難養也”的令人髮指的解釋,我都覺得可以原諒——普及《論語》嗎,能讓這本聖賢書搭於女士的光售出幾百萬冊,多大的功德啊!
但是,當我看到于丹女士聲色俱厲地出現在電視螢幕上,以文化武則天的派頭,不停狡辯她對《論語》的誤讀,並大言不慚而且咬牙切齒地說“詩無達詁”的時候(這四個字的話外音就是,“老孃我愛怎麼講就怎麼講”),我對她的崇敬之情,頓時化作了青煙。
再後,我在網上看到新聞,開著沃爾沃的易中天教授與夫人去購買別墅,竟然私下和賣主達成和約,置房產代理於不顧。這種猥瑣的事情,讓人簡直不敢相信是易中天大教授所能幹出!
要知道,我們古語有言:惡不踢花子碗,毒不昧婊子錢,賊不欠代理費!雖然繞過中介省點錢不是什麼罪大惡極的事情,但發生在令人尊敬的易中天教授身上,就變成了一個意味深長的“道德”事件。
現在,央視的百家講壇日益變成了一個撮合力極強的媒婆,它竭力促成知識與金錢的聯姻,不斷製造出快餐歷史文化的怪胎。紛紛地,大學殿堂的教授、學者們,順流而下,搖頭擺尾,粉墨登場,個個變成了五流的袁闊成、單田芳和劉蘭芳——王立群教授用手撫摸著腦袋頂上的一大綹頭髮,表情曖昧地說著司馬相如“包二奶”;易中天教授方言特濃地撇著鯰魚大嘴以管理學語彙說劉備是個CEO;于丹女士用《讀者文摘》特有的“書面”語感詞彙講述大眾的“心靈雞湯”;還有蒙曼,本來一位很清純的青年女副教授,二次上講壇,就被電視臺包裝得描眉打眼,像極那幹什麼的——此情此景,讓我的心都碎了,思之更令人鼻酸:
知識與金錢的怪異聯姻(2)
知識分子,大學象牙塔裡面的高種姓人群,按理講,應該是我們時代的良心啊!現在,他們卻成為了九流的戲子!
在電視預告中,特別讓我驚奇的是,我看到一個著名的、德高望重的紅學家、歷史學家,都90歲的人,牙都沒了,也要癟著嘴,撐病老之軀,咳嗽痰喘地去登臺論道——此情此景,真讓我瞠目結舌。耋耆老者,難免讓我想起了歷史上真實的陸游。
陸游,詩歌方面絕對是一把好手,堪稱大家;至於政治、軍事方面,則是個庸識之才。陸游命好,也不好,青少年時代考進士,位列第一,居秦檜之孫秦壎之上,惹得老秦大怒,不僅把主考官“辦”了,更記住了“陸游”兩個字,嫉恨之餘,就是不讓他中舉。直到宋孝宗即位,才“賜”陸游進士出身。後來,他又因“交結臺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被罷免京中官職。外任其間,陸游幸得宋朝崇文的風尚保護,終世做一個富貴閒人,為皇帝修修實錄什麼的,詩詞歌賦,怡然生活。
可惜,這才子總是不甘寂寞,已經七老八十的人,“晚年再出,為韓侂冑撰《南園閱古泉記》,見譏清議”。所以,在南宋志大才疏的韓侂冑的北伐幕僚班子中,陸游也算一個,也是韓侂冑最終倒黴的推波助瀾者。
韓侂冑被殺後,陸游怕惹禍上身,在文集中刪去他為韓爺先前撰寫的《南園閱古泉記》以及《南園記》,倒是寫《四朝聞見錄》的葉紹翁好事,詳詳細細抄載了這兩篇文章。陸游的文學天分高,文章大手,讀他所寫的《閱古泉記》,足見其在耆耄之年對韓侂冑的奉諛之語和燦然文采。八十老翁,文筆華章之餘,觀其在韓太師面前強撐老腹、盡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