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他的夫人,母家丁家弄朱姓,大兒子小名曰謙,字伯,謙少奶奶的母家姓趙,是觀音橋的大族,到那時卻早已敗落了。她因為和魯老太太很要好,所以便來給魯迅做媒,要把藍太太的內侄孫女許給他。
朱安像《魯迅的故家·仁房的大概》中又說:“戊戌以後,伯扌為夫人為得慰問魯老太太喪兒之痛,時相過從。”這裡說的“喪兒之痛”,是指1898年12月20日魯迅的四弟椿壽夭折。大約就是在這“時相過從”的慰問中間,她給魯迅說媒的。周作人1899年5月19日(夏曆四月初五)日記:“晴。晨同朱筱雲兄、伯扌為叔、衡延叔、利冰兄下舟,往夾塘看戲(平安吉慶),半夜大雨。”又5月21日日記:“晴。歸家。小云兄別去。”小云兄即朱筱雲,朱安的兄弟。他同周家的人一同坐船去看戲,如同親戚一般走往,大約這時兩家已經決定聯姻了。
這時,周家的家境是已經敗落下來了:祖父還關在杭州府獄中,父親死了,田產賣了,魯迅自己也無意於功名,到南京去進了人們很看不起的什麼水師學堂。他轉眼就是二十歲的人了,母親越來越為他的婚事操心。這時,魯老太太完全無法預料到她的家將是一個顯赫的家族,她的三個兒子都會成材,或是大作家,或是大官。可是,眼前現實的家境,卻太令她沮喪了。在那個強調門當戶對的時代,她這門第實在不好在選擇兒媳婦的時候有太多的挑剔。朱安的孃家願意結這門親事,是親上做親,門第應該說是相當的吧。也許比正在敗落下去的周家還要稍稍強一點,是閨女身材容貌年齡命相這些方面有所欠缺才願意屈就的吧。
關於魯迅和朱安的婚事,周冠五在他的《我的雜憶》一文中說到一點他所知道的情況。周冠五(1887—1970),名鳳紀,字冠五,筆名觀魚,小名曰朝。他是仁房義支藕琴叔祖的兒子,從小在陝西生長,於1901年才隨父母回到紹興老家來。魯迅兄弟按輩份叫他朝叔叔,實在比自己還小几歲。他的《我的雜憶》一文中說:
魯母知道我和魯迅在通訊,就叫我寫信勸他,我寫信後得到魯迅回信,他說:要娶朱安姑娘也行,有兩個條件:一要放足,二要進學堂。安姑娘思想很古板,回答腳已放不大了,婦女讀書不太好,進學堂更不願意。後來把這情況又告訴魯迅,結果魯迅回信很乾脆,一口答應了,說幾時結婚幾時到,於是定局結婚。定了日子,魯迅果然從日本回國,母親很詫異,又是高興又是懷疑,就叫我和鳴山兩人當行郎,他穿套袍掛,跪拜非常聽話。《魯迅家庭家庭和當年紹興民俗·魯迅堂叔周冠五回憶魯迅全編》(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年),第245頁)
由此可以知道,母親給他定親的事,是通知了在外求學的他本人的,魯迅也沒有作過不同意的表示。
這時,魯迅正在南京求學。母親給他定親的事想來是通知了他本人的,並沒有任何理由要瞞著他嘛。看來魯迅也沒有作過不同意的表示。
在清朝末年,未婚男女在直接交往中自主選擇配偶的事,在上流社會中是幾乎沒有的。當時的婚姻,幾乎都是靠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來決定。魯迅看到,在這種婚姻制度下結成的配偶,並不都是怨偶。碰巧兩人個性相投,相處融洽的也是有的。即使談不上融洽,但雙方都多少遷就一點,容忍一點,也就可以和睦相處下去。那時幾乎多數的家庭都是這個情況,這使他覺得接受母親的安排也可以吧。
等到魯迅1906年回國結婚,突然面對這一位二十八歲的新娘,他大失所望了。連原來想的最低限度勉強可以接受的標準也達不到。這婚姻在它開始的第一天就已經預告了後來的變化和結局。周作人在《知堂回想錄·###家裡的改變》中回憶說:
。 最好的txt下載網
母親的禮物(2)
總之魯迅的結婚儀式是怎麼樣的,我不在場,故完全不清楚,想必一切都照舊式的吧。頭上沒有辮子,怎麼戴得紅纓大帽,想當然只好戴上一條假辮吧?我到家的時候,魯迅已是光頭著大衫,也不好再打聽他當時的情形了。“新人”是丁家弄的朱宅,乃是本家叔祖母玉田夫人的同族,由玉田的兒媳伯夫人做媒成功的。伯夫人乃出於觀音橋趙氏,也是紹興的大族,人極漂亮能幹,有王熙鳳之風,平素和魯老太太也頂講得來,可是這一件事卻做的十分不高明。新人極為矮小,頗有發育不全的樣子,這些情形,姑媳不會得不曉得,卻是成心欺騙,這是很對不起人的。本來父母包辦子女的婚姻,容易上媒婆的當;這回並不是平常的媒婆,卻上了本家極要好的妯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