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發弄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最小。直到9月17日凌晨兩時,斯大林曾親自通知德國駐莫斯科大使,說蘇聯紅軍將在數小時內越過波蘭邊界。當地時間凌晨4時,紅軍超過了波蘭東部的漫長的邊界。有處地方,波蘭邊防兵團計程車兵們發現,在清晨大霧中,有一隊拉著士兵的馬車。“別開槍,”
紅軍戰士喊,“我們是來幫你們打德國人的。”
邊防軍戰士糊塗了,竟在領頭的俄國車上插上白旗——這樣,蘇聯人便大搖大擺地透過了許多地方——未遭一槍一彈的還擊。波蘭東部便這樣陷落了。
裡賓特洛甫直到上午8時才醒來。當他得悉系施密特讓他熟睡3個小時時,他生氣地喊道:“德軍和俄軍正彼此迎面衝去,可能會發生衝突!全怪你太懶,不把我叫醒!”
施密特想讓他安靜下來,提醒他說,已豎起了一條分界線。但是,滿臉泡沫的外交部長,揮舞著刮臉刀,繼續在發火:“你擾亂了世界歷史的程序!搞那些事情你經驗不足!”
真正令裡賓特洛甫發怒的是,由於人手不足,時間的擔擱竟讓戈培爾而不是他的辦公室向在柏林的外國新聞記者釋出訊息。
現在,唯一的角逐發生在勝利者之間。俄國人入侵的第一天還未結束,兩個盟國便在公報的措辭上——該公報千方百計使波蘭的被征服成為合法——爭得臉紅耳赤。斯大林反對德國的草案(“它把事實講得太坦率了”然後親手起草俄國的文字。希特勒剛屈從於這個文字,斯大林又拿出一個重要得多的文字:徹頭徹尾地瓜分戰利品、把波蘭人象徵性的獨立都被剝奪掉的文字。從表面上看,俄國的建議是有利於德國的,但希特勒懷疑滿腹,足足拖了4天,裡賓特洛甫才被授權簽署此檔案。
為新條約開始談判,德國外交部長於9月27日下午5時50分抵達蘇聯首都。這個時間似乎是良辰吉日,因為華沙剛向德國武裝力量投降。後來,裡賓特洛甫收到柏林的一份警告,說蘇聯很快就要進攻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所以,裡賓特洛甫是帶著恐懼的心理於當晚前往克里姆林宮的。那時,他已確信,斯大林將向他提出一項誘人的建議,但又害怕付出過高的代價。晚10時,會議開始了。不出所料,斯大林建議將維斯杜拉河以東的波蘭領土全部割給德國——它包括了波蘭大部分有人煙的土地。作為報答,他所需要的是第三個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
長達3小時的會議結束後,裡賓特洛甫用電話向元首作了報告。他說,斯大林的建議有個非常引人的特點,那就是,在控制了大多數人口後,“波蘭的民族問題將按德國認為合適的方法去對待。”
斯大林瞭解他的希特勒。除了需要與蘇聯繼續維持友好關係外,元首是不會不要控制這塊猶太人的滋生地的機會的。他授權裡賓特洛甫簽署了這項條約,並將最後一個波羅的海國家拱手交給蘇聯。為了讓東部無後顧之憂以便對付西方,他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從表面上看,它看來像機會主義的另一例:為了目前而犧牲將來。但是希特勒堅信紅軍有弱點,想來他必覺得他能用武力奪回在紙上放棄的東西。在次日的最後談判中,蘇聯人硬要裡賓特洛甫打電話給希特勒,要他肯定地批准這項條約的全部內容。希特勒準允了這項協定。不過,裡賓特洛甫覺察到,他是多少帶有疑懼批准的。“我要建立穩固和緊密的關係”他說。當裡賓特洛甫將這些話告訴斯大林時,斯大林言簡意賅地回答說:“希特勒很精明能幹。”
9月29日凌晨5時,莫洛托夫和裡賓特洛甫二人在條約上籤了字。斯大林大喜。裡賓特洛甫說,蘇德兩國永不再打仗。這句話帶來一陣難堪的沉默。末了,斯大林回答道:“理應如此。”
由於斯大林語調冷靜,措詞特別,裡賓特洛甫連忙向翻譯要求證實。斯大林的第二句話也同樣含混不清:當裡賓特洛甫問道,蘇聯人是否願意超出友好協定的範圍,在未來與西方的戰鬥中與德國締結同盟條約,他所得到的答覆是:“我永不允許德國變弱。”
由於這句話說得非常自然,裡賓特洛甫便認為,這句話表達了斯大林的信念。
回到柏林後,裡賓特洛甫仍在琢磨斯大林的這兩句話。希特勒對此尤其關心,把斯大林的話解釋為:他們之間的哲學鴻溝太大,無法填平,兩國間必起爭端。只在那時元首才解釋說,他之所以要在立陶宛問題上作出讓步,是因為他要向斯大林證明,“他的意圖是要一舉解決他與東西鄰居的問題,從一開始便建立真正的信心。”
裡賓特洛甫如同理解斯大林的話一樣,也按字面理解元首的話。他依然相信,希特勒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