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找工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師認為活不到1年的晚期癌症患者中,透過暗示療法,增強了自信,結果近1/4的病人部分或全部恢復了健康,平均活了20個月。恐慌和自信對健康和生命有天壤之別的影響。
達特毛斯醫學院的心理學家在長達40年內,一直對一組哈佛大學的畢業生進行信心和健康關係的跟蹤研究表明,缺乏信心的年輕人,到60歲時大多都患有比較嚴重的疾病。另一項研究也表明,缺乏信心的人比自信的人壽命要短好多。
缺乏信心的人,對自己和世界常常持悲觀態度,這將對免疫系統和抗病能力有著直接而深刻的影響,導致免疫系統的功能紊亂和抗病能力的下降,使人免疫力下降而罹患多種疾病。
因此,當疾病來臨時,不要抱怨命運之神,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體力,這樣機體免疫功能就會調動和發揮出最佳的能量,產生不可思議的力量,戰勝疾病。
可見,信心是戰勝疾病的法寶。
愛心提示
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指出:“病人的本能就是病人的醫生。”這裡還要加上一句,就是這個醫生的能力大小是固定不變的,但病人的心理狀態的差異可以決定病人的生死。
像心臟學習
◎心臟的工作:科學加藝術
雖然萬物的工作方式各有千秋,但如果從高效、低耗、持久、安全4個指標來衡量,那麼,冠軍非心臟莫屬了。
心臟出色的工作量是驚人的。心臟的重量不到人體重量的%,約300克,但它要負責全身的血液迴圈供給,全身的重量相當於心臟的200倍,即相當於一個人要為200人提供生命的能量,工作量何其大!心臟雖只有300克,但每一跳要博出血液約70毫升,每分鐘要博出近5000毫升的血液,每天博出約700萬毫升,即約7噸的血,相當於心臟自身重量的2萬餘倍,幾乎是不可想象的天文數字!人們常以為,心臟所以能工作得這麼出色,全在於它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不知疲倦、不分日夜的苦幹,其實錯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心臟早就累死了,早就“透支健康,提前死亡”了。事實恰恰相反,心臟的工作是非常有智慧、有理性的。以正常人為例,正常人心率約為66~70/分(當然快慢有波動),即每一次心跳為秒,其中收縮期(工作)為秒,舒張期(休息)為秒,即1/3時間工作,2/3時間休息,相當於我們的8小時工作制。到了夜間入睡,心跳變慢為50次/分,這時心跳為秒,收縮期還是秒,舒張期變成秒,也就是1/4時間工作,3/4時間休息,心臟自行主張改為6小時工作制了,心臟多麼有智慧!它工作休息有序,它抓緊時間休息,它從不拖泥帶水浪費體力,更不日夜顛倒打亂規律。善於休息是心臟第一特點,正如列寧所說:誰不會休息,誰就不會工作。更奇妙的是,心臟秀外慧中的靈巧藝術結構使它工作時耗能極少,由於神經傳導的精密調控,各部位協調同步,心房心室的收縮猶如行雲流水,和諧柔美,因而在完成同樣工作量的情況下比任何人造的機器耗能都要少。
病由心生——76%的疾病是情緒性疾病(6)
◎心臟的精神:敬業不蠻幹
心臟很有理性,能從大局出發,當人體運動或遇到緊急情況時,不用指令,就能馬上服從大局,根據需要加快心跳到150次或更多,這時每次心跳才秒,收縮期秒,舒張期秒,即相當於12小時工作制,心臟毫無怨言,表現出很高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心臟又是有原則的,這原則就是為了保證生命的長治久安,人體的百年健康。心臟絕不蠻幹,絕不接受“連續工作”的指令,因為連續工作不吃不喝、不眠不睡,等於死亡。再忙都可以,但是必須有休息,可以少休息,但不能不休息。所以心臟在收縮期是處於“絕對不應期”,即不接受任何指令,只有休息後才接受指令。如果指令過早發出,心臟未能充分休息就提前工作,就是臨床上的“早博”。心臟在完成工作後緊接著就要求同樣時間的補休,真正做到了公平合理,“有理、有利、有節”,妙不可言。
心臟很敬業,也懂得自我愛護。比如心臟重量佔體重的,但用血量卻佔全身的10%,這並非自私自利,而是因為工作量大的客觀需求,是實事求是的。心臟很自覺,但並非無原則地任勞任怨,當有一支冠狀動脈狹窄超過70%、供血明顯減少時,它馬上發出警告訊號——心絞痛,意思是趕緊補救,不然就要出危險。可以說,一切都掌握得恰如其分。
學蜜蜂生活
自然界億萬年的進化史是一部驚心動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