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都在講年齡段很小的孩子,大孩子的父母可能覺得不耐煩,沒有用。我的體驗是,即便我自己的孩子已經大了,卻仍不敢輕易放過論述小孩子的文字,每看一次,都有新的感悟,幫助我以再次更新的目光去看我的大孩子。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並非侷限於上學考試取得成績那幾年。因此,對於孩子的學習,我們需要具備遠見,要看長期的成效。我們要著眼於孩子的後勁兒,而不是急功近利,讓孩子累倒在起跑線上。
貪玩是兒童天性
隆冬雪後的一天,戶外陽光明媚,我帶著女兒和另外一位小姑娘豔麗到樓下院子裡玩兒。她倆分別拿了一隻小鏟和小耙子,找到一棟樓後一片小樹林,開始挖地上的積雪。我建議她倆把剷下來的雪塊放在樓臺上,讓太陽施展“魔法”,把雪塊和冰塊變成水。她倆興奮地賽著挖,看誰挖出來的雪塊大,一塊一塊地擺放在樓臺上,看著它們從固體變成液體,滴滴答答地往地上滴水。看了一會兒,兩人又討論了一下太陽好不好,我們能否靠近,捱得太近了我們是不是也化了。
那個位置恰巧挨著樓頂排水管出口處,地上結了一些冰,也積了一些水。她倆發現這個寶地之後,又開始忙碌地剁冰、鏟水、挖土。我女兒嫌自己的耙子盛不上水,跟豔麗交換她的鏟子;豔麗發明了耙子盛水的辦法,示範給我女兒看。兩個三四歲的小姑娘專心致志地玩兒了一個多小時,滿頭滿臉滿身的泥點兒,最後心滿意足地離開樹林,到遊樂場盪鞦韆去了。
如果換了其他的一些家長,他們可能不會“縱容”這兩個孩子這麼玩兒。因為在這些成年人眼裡,這樣玩兒讓孩子手髒了、衣服溼了髒了、手冷了、身上也冷了,還可能凍病了。他們也許根本不允許孩子在冰天雪地裡停留,而是最好呆在溫暖的家裡,跟著他們唸書認字、背誦詩詞。
事實上,這樣玩兒,有助於孩子認知雪和冰的模樣、質地和手感,觀察冰雪融化的過程,體會太陽的溫度與冰雪之間的關係,瞭解泥土在冬天的觸覺,透過一系列踩、踏、剁、挖、鏟、盛、搬運的動作,鍛鍊她們的協調性,開發她們解決問題的能力。相對於那種安靜的學習來說,這種又髒又亂的活動才是適合兒童年齡段的學習。
玩耍,是大自然賦予兒童的一件特殊禮物。剛出生的小寶寶,身體尚沒有說話、走路、自理的本事,大腦卻已經具備了歸納、提煉、認知的能力。這種天生的智慧,需要與自由的玩耍相結合,寶寶才能按部就班地健康成長。
在成年人看來,讓兒童自由地玩耍,會帶來很多“副作用”。比如,會弄髒了身體和衣服,會弄亂了家裡的擺設,有時會搞得灰頭土臉,有時又弄得全身溼透,甚至有時會出危險。
讓寶寶自由玩耍,對成年人來說的確比較麻煩,既需要我們事後勤奮地收拾和洗刷,又需要我們巧妙地引導和保護。我們多費心不怕麻煩,換來的是寶寶身心健康的發育和成長。如果我們怕麻煩,將寶寶的玩耍視為調皮搗蛋,阻止寶寶的玩耍,我們則阻止了他們思維的發展,妨礙了他們智力的進展,拖累了他們成長成熟的腳步。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對身體的探索是最基本的智力開發
都說讓寶寶自由探索是好事,探索從什麼時候開始?大家說探索開發寶寶的智力,我怎麼才能知道他智力哪方面得到了開發呢?
小寶寶對這個世界的探索,從他們出生那一刻就開始了。在生命開初的幾個月,嬰兒探索最多的,是自己的身體,因為對於一個新生兒來說,自己身體的一切感覺和反應都是前所未有、新鮮未知的。從呼吸、*、吞嚥、咳嗽、打噴嚏,到飢餓、睏倦,乃至大小便,許許多多我們成年人習以為常、難以覺察的感覺,對小嬰兒來說都是刻骨銘心的經歷。
這種對身體的探索,會貫穿整個身體發育階段,而有意識的探索則集中發生在頭兩三年。你會看到小寶寶津津有味地吃手指頭、不屈不撓地扳著腳丫子伸進嘴裡、饒有興致地玩弄自己的手,甚至在紙尿褲裡排洩的時候他們會停止手頭的工作,聚精會神而又露出不解的神情。
在嬰兒期,小寶寶的探索物件還包括他環境中的一些物品,尤其是那些對他有所回應的物品。實際上,他最喜歡探索的,是對他進行積極響應的——人!而在生命初始,對他響應最積極的,就是媽媽和爸爸。所以不要小看我們當父母的在兒童探索中的角色,因為我們也是他們的探索物件,而且是最重要的物件。
為什麼說人是兒童探索活動中最重要的物件呢?因為探索活動首先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