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關於第三個問題,如果家人不喜歡孩子產生任何負面情緒,比如憤怒、傷心、恐懼等等,總是在這種情緒產生之初立刻竭盡全力壓制、平息,那麼孩子也變得不信任自己的感受,並且出於對錶達後果的恐懼,不敢表達自己。
總之,在外表現比較懦弱的孩子,除非有強烈的先天遺傳(即父母都是忍氣吞聲唯唯諾諾內向膽小的人)因素,大多數是因為家裡溺愛、保護、約束過度,孩子沒有自由發展的空間——既沒有自由發展體能的物理空間,也沒有自由發展情緒的心理空間,孩子缺乏足夠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十分恐懼外界和他人,不知道怎樣面對衝突,也不知道怎樣解決問題。因此,如果你們希望改善孩子的性格,首先改善你們的養育方式吧。
引言
如果有外星人來觀察地球上的父母,我相信他們一定會得出這樣的結論:“中國的父母是這個星球上最重視孩子學習的家長。”
的確,不知道有多少孩子是在父母“只要學習好”的指導思想下長大的。學習是父母們最最關心的話題,也是養育孩子最最重要的內容。很多父母在這方面捨得花錢,肯下功夫,甚至不惜像訓練動物那樣給尚在襁褓中的嬰兒閃卡,追求立竿見影的功效。
然而,兒童的發展是有規律可循的,是循序漸進、慢慢成熟的。就像我們不能催生孩子的第一顆牙一樣,我們不能催生孩子的認知能力。任何提早、拔高、揠苗助長的行為,有可能取得暫時“輝煌”的成果,卻會給孩子的身體和精神帶來損傷。
兒童在生命的頭幾年,需要運用大部分能量去好好長身體,為將來的生活打下健康的基礎。他們需要運用能量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為將來的生活奠定心理地基。他們需要運用能量確認父母無條件的愛和接納,從而愛自己、接納自己,才能在將來的生活中百折不撓。如果我們在這個時期讓他們過早學習書本知識,那麼我們則提前透支了他們用以發展生命的能量。
有些看過我的書的讀者說:“小巫不重視孩子的學習。”這樣的說法未免有些片面。在我看來,學習並非不重要,而是我們很多時候誤解了孩子的學習,在評判兒童認知方面也使用了不恰當的衡量標準。如果有讀者朋友覺得我不“重視”學習,那是因為我不支援給孩子灌輸書本知識,讓孩子把生命的能量損耗在獲取某些技能方面。我一向堅信,一個安全感牢固、自信心堅定、自我意識強大、生活體驗豐富的孩子,不會被書本知識難倒。
其實,每一個孩子在基本生存得到保障之後,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學習。孩子就像外星人來到地球一樣,他什麼都沒見過,如果不刻苦學習弄明白這個世界怎麼回事兒,他就無法作為一個獨立的人來存活。因此,我們總是說,孩子的每一動都是在學習。尤其生命頭幾年,兒童生活在他的行動當中,行動和思維不可分割。孩子活動的時候,說明他的大腦在積極運轉;孩子什麼都不做的時候,說明他的大腦也放慢了腳步。
因此,我們首先需要認識到的就是,對於人類兒童來說,認知並不意味著坐在屋子裡唸書,而是不安分地到處探索、攀爬、觸控,等等。簡單地說,兒童認知的模式就是親身體驗,就是一個詞:玩耍。
玩耍是兒童內心世界的直接表達。因此我們需要特別關注孩子的玩耍,鼓勵他們,給他們玩耍的自由。
這個時候,你爬了進來,好奇地打量著地板上的插頭,抓起來,把玩著。準備轉身去上班的我轉回身來,坐在你的旁邊,安靜地觀察著你。你舉起插頭,用它去觸碰著牆上的插座,一遍一遍地嘗試著去發現它們之間的關係。你是那樣地專注,我知道你在working,在學習,在探索,我不去打攪你,只是靜靜地看著你,讓你慢慢來。半個小時過去了,如果你要繼續,我會用更多遲到的時間,來換取保護你不受任何打擾探索世界的時間。……走出門外,幾片薄薄的烏雲中透著亮光,眼前的一切都似被著重地強調了輪廓,顯得格外清晰。空氣是那麼地透徹,我最喜歡的陰晴天來了。一陣秋風吹來,讓人感到格外的清爽。毫不猶豫地挎上揹包,這樣的天氣當然不能選擇開車,邊走路邊戴上耳機,傳來了清脆動聽的吉他聲,看著遠處天空中飛著的一隻變得很小卻很清晰的風箏,這一刻,我感到很快樂。(子晏爸爸的日記)
如果你看完這一段,第一時間的感慨是“插頭!怎麼能讓孩子玩兒這麼危險的東西”或者“難道你提倡讓我們都遲到嗎?扣除的獎金你給我發”云云,此刻;我請你放下書,深呼吸,而後再看一遍。
這一章節大部分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