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雅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率領軍隊屯駐在陽夏,自稱輔漢大將軍,曾經與孫堅並肩作戰過。
隨後中原動亂,劉寵為求自保,經常是左右逢源,正因為如此,這個東漢的藩王,才能一直延續到今天。
所以,此次駱俊前來,也是主動尋求庇護。
如今的時勢,早已經今非昔比了,昔年,曹操在兗州,雄極一時,劉寵便依附曹操,但是自從曹操被趕走後,隨著張彥的逐步崛起,劉寵也感覺到了威脅,主動派遣駱俊前來依附。
而且,前不久,在淮南的袁術派遣大軍突入豫州的汝南地界,攻佔了汝南,而汝南一帶的黃巾餘黨,更是爭相歸附。當年討伐董卓時,袁術率軍路過陳國,曾向劉寵借糧,但劉寵當時糧食也是短缺,沒有借給袁術。袁術因此懷恨在心,所以,劉寵擔心袁術會對他實行打擊報復,所以必須找到一個強而有力的靠山。
而異軍崛起的張彥,正好成為了劉寵的靠山。
根據駱俊的轉述,劉寵甘願為張彥部署,並接受統一的調令,執行張彥所頒佈的命令,但前提有一個,那就是必須保持他的陳王地位不變,依然享有皇族特權。
張彥對於主動歸附的劉寵很感興趣,漢朝沒落,連同宗室也一併沒落,如果讓光武皇帝劉秀泉下有知的話,該情何以堪啊。
不過,現在這個階段,陳王劉寵不前來依附他,還能依附於誰呢?
於是,張彥很果斷的答應了劉寵的請求。
無獨有偶,這邊張彥等人還在大廳內開懷暢飲,那邊便聽到有人前來報告,說是梁王、沛王分別派遣使者到來。
梁王與陳王一樣,都是東漢明帝所封的王的後代,也算有些親戚,但沛王不同,沛王是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給自己的兒子的封地,所以,在地位上,要比梁王、陳王稍微高那麼一點點。
不過,代代相傳到今天,所有的諸侯王都是一個樣子的,都是比較無能,唯獨陳王劉寵還有些能耐。
張彥讓人把梁王、沛王的使者全部叫到大廳裡來,問明來由後,這才知道,梁王、沛王也是要求前來依附的。而且梁王還有一個要求,希望能夠派遣一位有才幹的人去擔任國相。
張彥高興之餘,果斷的答應了使者的要求,讓使者一起坐在大廳內,將駱俊介紹給他們認識。三位藩王的使者各自見後,都是一番感慨。
三位藩王先後前來依附,這就意味著,張彥可以名正言順的插手管理豫州的陳國、梁國、沛國這三個封國。
於是,張彥讓陳珪擔任沛國國相的同時,還擔任著梁國的國相,將治理豫州的重任,全部委託給陳珪。
陳珪感到力不從心,於是舉薦堂兄弟陳瑀來當梁國的國相。並希望張彥能夠在所管轄的範圍內,興建學校,廣開言路,唯才是舉。
張彥紛紛答應了陳珪的建議,開始讓各郡縣建立學校,聘請飽學之士,前來學校教書育人,並且規定,境內各郡縣,只要年滿六歲,就可以入學,而且男女都可以進入學校學習,至於教書先生的月俸,則由官府來承擔。換句話說,上學是免費的。(未完待續。。)
176收受賄賂
改革稅制、建立學校、興修水利、進行屯田,這一系列的想法,張彥都徹底的透過法令頒佈了下去。
以前,或許只是隨口說說,但現在他是準備來真格的了。各項法令都經過嚴整的修訂,然後由將軍府下發,各州、郡、縣都要切實的遵循這些法令,而且張彥還會不定時的出去走動,明察暗訪,看看有無違反亂紀的官員。
各項法令一經頒佈後,就像是平地一聲雷,這張彥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有了明確的法令,便可以用這些法令來約束官員和百姓,誰敢違抗,都一視同仁。
在古代,雖然各國也有法律,但畢竟還是人治的社會,皇帝就代表著至高無上的權力,皇帝甚至可以單憑自己的喜好恣意妄為。所以,這也成為許許多多有野心的人夢寐以求的終極目標。
但縱觀歷史,有幾個有作為的皇帝?又有多少個昏君?
張彥的思想與靈魂,並不屬於這個時代,所以經常會與這個時代的思想相互碰撞。有些事情,在他看來,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在古人的眼裡,卻成為了極為嚴重的事情。
在這樣一個充滿思想碰撞的年代,張彥只有兩條路可以走。第一條路是隨遇而安,入鄉隨俗,事事都要學著古人的言行舉止。而另外一條路則是不甘願就這樣被古人同化,想要用自己超越千年的智慧,在這個時代幹出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