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如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皖南若起,我們就形成對江南完成了一個大包戰略包圍,從四周牽制清虜的兵力,同時可以確保杭州府西線安全。”
也許是盧象升留下來的初印象,翟哲對練過的武藝的讀書人格外看重,所以才把眼光放在相識不久的張煌言身上。
朝廷上的文臣離兵營太遠了,要麼只知道限制武將的權力,要麼只知道討好手握重兵的軍鎮。義軍中多是屠狗輩,只有能放下身段和他們打成一片的人才能得到他們的尊重。就像他自己,其實對紹興的那個內閣不屑一顧,但每做一件事還是煞有介事的請示、上奏摺。
張煌言眼神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問:“越國公還要兵進皖南嗎?”
翟哲搖頭攤手,“我手中無兵,皖南的兵就在那裡。涇縣、寧國等地均起義軍,但不是清虜大軍的對手,若不能統籌,必會被清兵各個擊破。”
沒有兵,如何兵進皖南,張煌言一頭霧水。
翟哲指向大海,說:“你生在寧波,當知道海潮來的時候不能行船,暴風雨裡不能出海。”
“在下知道!”
“剃髮令下,各地雖然群情洶洶,但多是自發而起,各自為戰,不是久經戰陣的清虜對手。江南如此,江北也如此。眼下清虜氣勢正盛,就像八月的錢塘江潮,氣勢正是鼎盛。易經有云:飛龍在天,亢龍有悔。當務之急不是與清虜決戰沙場,而是讓清虜陷入一個大泥潭,在各處無法自拔,所以活下來最重要。”
張煌言點頭,眼神中卻還有迷惑,好像聽明白了點,又好像沒太清楚。
翟哲一笑,沒有多解釋,等他跟在自己在崇明島走一圈,就該都明白了。
戰爭的精髓在於分散與集中,小到一場對陣,大至整盤戰略,皆是如此。
戰船在海上航行兩天到達崇明島,比路上行軍要快的多。這是水師優勢的體現,當然也是老天爺作美,才能如此順利。
離崇明島二十多里,有水師巡邏,先往島上通報。
崇明島上稍微有點身份的人都在岸邊等待迎接,不管平日裡怎麼明爭暗鬥,互相瞧的不順眼,翟哲親自來到這裡,都只能乖乖的順從。
戰船靠岸,翟哲先行,張煌言跟在身後。
王之仁、左若和張名振等人都在,跟在後面的是一干從松江府接過來的鄉紳。
包括王之仁在內,眾人的尊重都是打心底發出來的,除非魯王親自到此,否則現在誰也壓不住翟哲的風頭。
一行人到了崇明縣衙,擺上香案,張煌言宣旨,封王之仁為武寧候,承擔收復松江府的重任。禮畢,翟哲上前道賀,說起寧紹的舊事,備覺親切。幾社的幾個士子夏允彝、徐孚遠等人與翟哲是舊相識,聽說陳子龍在杭州督師,一個個興奮的抓耳撓腮,恨不得立刻兵發鬆江,收復失地。
左若有帶了兩萬多人上島,加上王之仁的兩萬水師,崇明四個島上現有人口十幾萬。各派勢力五六支,雖然在抵抗清虜時能相互協助,但麾下兵馬各自為戰,事權不清。
崇明島原有縣令荊本徹,掌管這裡的十萬百姓和一千多兵丁;把總顧標,麾下有一千多海盜,依附他的難民也有近萬人。這兩人原本在這裡處於分庭抗禮之勢,現在突然湧進來這麼多兵馬,他們連說話的地方也沒有了。
除了王之仁的近兩萬吳淞水師外,還有有原掌管漕運的國子監司業沈廷揚,率漕運船隻一百多艘,以及部眾兩千多人。
再就是張名振和左若兩隻兵馬,左若這次又從松江和嘉定帶來三萬多青壯百姓出海。
翟哲先找左若瞭解此次突襲松江府的戰況,心中又讚歎、又擔憂。
左若略有遺憾,說:“按照大人的吩咐,嘉定和崑山的義士都疏散了,現在只有江陰縣城被圍住了。末將兵力不足,不敢冒險,李成棟不那麼好對付。清虜在杭州的大軍離松江太近了。博洛的兵馬昨日到達松江,松江的百姓免不了要受些苦頭。”
翟哲臉上陰雲密佈,道:“留髮不留頭,期限已經過了,多爾袞不會心慈手軟的。”他和那個大清攝政王打過交道。
“不過鬆江的戰局活了!”
這是他原本的計劃,現在提前進行了,有好處,也有壞處,權衡之下,還是壞處更大些。戰略意圖提前暴露,讓清廷高估浙東的實力,只會把自己推到風口浪尖上。
左若興奮道:“有了我帶回來的這三萬松江的百姓,松江府兵馬調配虛實再逃不了我們的掌握。我看黃浦江水洶湧,戰船可順流進入松江府腹地,若能與太湖義軍聯合,可威脅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