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之處:那就是它們都和我們這些寄主共生在一起。透過對線粒體的研究,我們也從中瞭解到了許許多多有關我們人類自己的有趣知識。我們的講座正在圍繞線粒體這一課題從事相關的研究。今天,我想給各位談一談線粒體與人類的共生關係。”
說到這裡,石原教授停頓了一下,給會場中央負責放映幻燈的工作人員做了個手勢。幻燈機的散熱扇轉動了起來,與此同時,室內的電燈開始由前至後依次熄滅。可能是工作人員在操控開關吧。聖美一邊這樣想著,一邊回頭把視線投向了後面。
這時,聖美的視野裡出現了一張熟悉的面孔。
剛好在聖美座位後三排的地方坐著一個男的。聖美的視線凝固在那人身上,想要弄清他到底是誰,可是,由於房間裡的光線暗了下來,聖美無法看清對方的臉龐。而那個人也好像注意到了聖美的目光,朝這邊看了過來。聖美有點不好意思,連忙把頭重新轉向前方。
螢幕上打出了一張巨大的細胞構造圖。
“這就是人類細胞的簡圖。”石原教授手裡拿著發出紅色光線的鐳射筆向大家做著說明,“正中間的位置是細胞核,裡面有染色體和大量的遺傳資訊。而這裡的橢圓形結構就是線粒體。如圖所示它有外膜和內膜,內膜呈褶皺狀。我想這幅圖大家都比較熟悉,因為中學的時候應該是學過的,教科書上都像這樣把線粒體描繪成橢圓的形狀,但實際上,線粒體並不是這個樣子,它的真實形態大家恐怕都想象不到,好,請放下一張幻燈片。”
畫畫切換到了另一幅影象。這時,在場的人一下子發出了輕微的驚歎聲。
“這就是線粒體的真面目。”
細胞的影象佔滿了整個螢幕。漆黑的背景上隱約浮現出淡淡的菱形輪廓,裡面有無數類似收縮了的線狀組織都被染成了綠色。仔細一看,它們全都有規則地朝向斜上方,好像馬上就要整齊劃一地波動起來似的。細胞中央,大概是核的位置上有一個黑窟隆。聖美知道,這是使用某種方法染色後的活體細胞的線粒體在顯微鏡下所呈現的景象。一個細胞當中有幾十乃至幾百個這樣的線粒體。如此壯麗的姿態簡直比天鵝絨的褶皺還要漂亮。以前聖美對線粒體的印象一下子被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撲通”。
心臟的反應又來了。
“撲通”。
又是一次。
就是它。聖美髮現了。
心臟的反應就是因為它,心臟對線粒體異常地興奮。
可是,為什麼會這樣呢?
聖美的雙眼死死地盯著螢幕。不規則的心跳使聖美呼吸紊亂,喘不過氣來。然而,聖美卻一動不動地凝視著線粒體的巨幅影象,竟然把用手按住胸口這一習慣性動作都忘記了。畫面又切換到了下—張,螢幕上顯示出了許多經過染色後的線粒體的照片,被染得藍藍綠綠的線粒體呈現出各種各樣的形態:有的膨脹,有的扭曲,有的相互融合,有的被撕成碎片,變化多端,千姿廳態。聖美被這些線粒體的姿態迷住了。看著這些彎彎曲曲、酷似大腸菌的線粒體,聖美終於理解到了為什麼說線粒體是寄生蟲。
石原教授細緻地講解道,線粒體裡邊也有DNA,但與細胞核內的DNA不屬於同一種類。這說明線粒體是過去曾經寄生在細胞裡的細菌的後裔……遙遠的過去,當我們的祖先還是單細胞的時候,線粒體就侵入其中,並一直與我們共生至今。
“在這裡,我想簡單講述一下細胞的進化史。一般認為,生命首次出現在地球上是距今三十九億至三卜七億年前的事情。最初的生命體構造極其簡單,就是一層包裹著DNA的軟膜。它們生活在海底火山的附近,以火山排出的硫化氫為養料。那時的地球上幾乎沒有氧。然而,由這種原始的生命體進化出了一種叫藍綠藻的生物。它是現在的葉綠體的遠祖,能透過光合作用製造出糖,同時釋放氧氣。這種藍綠藻大量繁殖,在距今二十五億年前的時候,充滿了全世界的海洋。隨後,海里和大氣中的含氧量增大了起來,這就使那些以硫化氫為養料的原始細菌遭罪了。因為它們和我們不同,是厭氧性的,氧對它們來說是毒索,所以這些原始細菌的生存空間受到藍綠藻的不斷擠壓,逐漸縮小到火山附近很小的範圍之內。它們只能在那裡繼續過著悄無聲息的生活。這樣一來,作為主角登上歷史舞臺的便是新興的好氧性細菌。藍綠藻製造出來的氧氣充滿了整個海洋。有的生物就在考慮能不能利用這些氧氣來生產自己所需的養料。它們就是好氧性細菌——線粒體的祖先。因為這種細菌懂得怎樣利用氧氣,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