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60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悉,面對的事態後果卻難以測度,這時,“強者為王”會給人心中投下陰影,這個陰影就是:強中還有強中手,可能更強的人還隱蔽在暗處,此時出於自保,出於對未知強者的屈服,就不能管閒事了。
或許在很早以前是沒有這個規則的,有了閒事大家就去管,可在強者為王的規則下,並無公平正義可言,管閒事的人在安全、面子甚至生命也得不到保障的情況下,終於省悟過來,知道閒事不能管,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慢慢的,大家都認同了這一點,於是“不能管閒事”的規則就誕生了。
所謂閒事,就是與自己無關的事。 “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就是這個規則的形象描述。這個規則誕生之後,強者弱者都認同了它,此時有了閒事你要管,那就是違反規則,不但得不到讚譽,管出麻煩時,大眾還會嘲笑你、指責你,說你不自量力。
在街上,有小流氓欺負少女,你和少女素不相識,因為義憤,就挺身而出去管,小流氓會理直氣壯地問你:“你是誰,憑什麼管老子的事?”這句話的潛臺詞就是:“你是少女的什麼人,你難道想違反規則來管閒事?”
在得知你既不是警察又不是少女的親友時,小流氓就憤怒了,認為你大大地犯規,就會揍你。你能打過小流氓,當場揍他一頓,當然最好,這就是強者為王規則在起作用了,可如果你打不過小流氓,被他揍得鼻青臉腫,那麼,你就受著吧,沒有人會同情你的,更不會有人讚揚你見義勇為。帶著傷痕回到家,父母親友也會責怪你,說你亂管閒事不應該。
一個家庭,父母對子女不好,外人是不能干涉的。夫妻兩個鬧事,有一方很過分,比如說丈夫經常打罵妻子,外人也看不過眼,但外人卻不宜指責,鄰居們最多是勸一勸,不痛不癢地批評幾句,如果指責,弄得丈夫發火,丈夫只要說一句:“你憑什麼管我家的事?”那鄰居就自覺理虧,因為按不管閒事規則,別人家的事他的確沒有權力管。 。 想看書來
第四章 中國人真的不守規則嗎?(12)
這時候,雙方的共同朋友可以介入一部分,因為朋友比外人的身份近一些,但妻子孃家的人就不一樣了,孃家的人可以理直氣壯地評價是非,指責錯的一方。因為對孃家人來說,他們管的不是閒事。對於孃家人的指責,丈夫即便不服,也不可能說:“你憑什麼管我家的事!”
不管閒事,很消極,但這個規則無論在城市還是在鄉村,都是人人自覺遵守的,除了拳頭規則外,再就沒有什麼東西能夠打破它了。南京的彭宇先生想打破這個規則,管了一個老太太的閒事,結果很慘,被判賠四萬,這個案子再次雄辯地證明了“不管閒事”規則的顛撲不破。
“不管閒事”能成為人們的行為規則,反映了人們對麻木不仁的超常認同,這也是人在長期實踐中的一種自保策略吧。
在武俠小說裡,大俠一類人物往往是愛管閒事的,因為他們總認為自己是強者,他們靠拳頭規則行事,理直氣壯。這類事在現實中難以見到,現實中會武功的人太少,並且,現實中的強者也不是僅僅指你能打能踢。
七、秩序規則
任何統治者為了統治的需要,都必須維護好社會秩序,這才有利於統治。而作為民眾來講,沒有秩序,不但無法正常生活,生命財產也難以得到保障,因此民眾也希望社會有秩序地執行,所以秩序規則從古到今都是公認的規則。
秦朝末年,各地起義風起雲湧,天下亂成一片,人民流離失所,人口在頻繁的戰爭中銳減,社會秩序蕩然無存。劉邦揮軍進入關中後,立刻著手恢復秩序,與民眾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秦朝已滅,秦朝的法律自然失效,劉邦只好先簡單明瞭地約法三章,使民眾有所遵依,以便社會秩序迅速恢復。當然,漢政權穩固之後,會有更為詳細的法律出臺,其目的就是維持天下長久的秩序。
從表象上看,維持秩序和維護公平正義很類似、很相像,比如“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就含有很強烈的公平正義內容,但這只是表象。劉邦約法三章,其目的是秩序,只不過秩序的獲得,必須有這些類似公平正義的內容,因此包括劉邦在內的所有統治者都不得不這樣做。
封建社會歷朝歷代的法律,首先強調的是服從,強調的是尊卑有別,在這個大前提下,各安其位,不得僭越。封建時代的法律以及執法觀念都是“秩序”,而非公平正義,這方面有兩個著名的例子:
一是北宋的滄州知州劉渙擅殺士兵而被降職,馬上就有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