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陶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反面有跡象表明這幅素描曾被固定在支撐物上。這很可能是瓦薩里1566年在瓦普里奧拜訪梅爾茲時看到的那幅肖像。瓦薩里寫道,“弗朗切斯科非常珍惜這些檔案還有那幅能帶來幸福回憶的藝術家肖像,並把它們儲存了下來。他把它們當做了列奧納多的遺物。”
有一幅小型鋼筆畫草圖雖然知名度略低,但卻更加難以理解,這草圖出現在了一張繪有馬腿的習作紙上。這幾乎可以肯定地說是列奧納多的某位學生創作的肖像畫(影線是用右手描繪的,所以這不是自畫像)。人物臉龐有四分之三偏向左側,但其面部特徵卻酷似那些紅粉筆側面像中的容貌。這些描繪馬腿的習作可能與列奧納多在1508-1511年間製作的特里武爾齊奧紀念碑有關。這幅肖像草圖以另外一種方式源於這些馬兒的習作,不過在紙張上最初卻無法辨認出來。比起在梅爾茲側面像中的樣子,列奧納多看起來年輕了兩歲,所以說這幅肖像畫創作於1510年左右是可信的。有趣的是,這幅草圖畫的列奧納多戴著一頂帽子,這至少從橫過人物前額的波形線條和右臉頰之外交叉圖線的陰影可以暗示出來。不過16世紀時列奧納多的大多數肖像(雖然無疑根據梅爾茲創作的那幅側面肖像繪製的)卻顯示了大師戴著一頂帽子。在瓦薩里《列奧納多傳記》的木版畫肖像中,列奧納多戴著一個有耳扇的法冠,這法冠或許就是溫莎皇家圖書館的草圖暗示的那種頭飾。列奧納多“形象”的點點滴滴可能來自那幅遺失的肖畫素描,其中這份溫莎皇家圖書館草圖成了一份殘留的紀念品。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藝術家六十歲時的肖像(2)
我當然懷疑是否有其它素描存在:它刻畫的列奧納多容貌特徵恰好與溫莎皇家圖書館珍藏的草圖上大師的相貌相反(也就是人物的臉龐有四分之三偏向右側)。只要在這張紙的另一面簡單地描摹溫莎皇家圖書館草圖的複製品,我們就可以重新勾勒出列奧納多的肖像。學生經常採用反面臨摹和映象的方式,這樣一幅素描就產生了兩個模型。我們在列奧納多本人的素描中經常可以看到這種技巧。這幅顛倒過來的素描(藏於溫莎皇家圖書館)沒有遺失,其特徵在列奧納多的學生(米蘭人喬瓦尼·彼得羅·裡佐利或賈姆彼得利諾)創作的一幅素描中留有鬍子的聖哲羅姆身上得以精確儲存下來。除了人物有四分之三側面偏向了相反方向之外,這個哲羅姆在每一方面——鼻子的線條、鬱鬱寡歡的眼神,甚至還有帽子(習慣上聖哲羅姆戴著主教帽子)的線條和頭巾——都類似溫莎皇家圖書館珍藏的草圖中的列奧納多的形象。
這幅作品就是祭壇畫《聖母子與聖哲羅姆及施洗者約翰》,由賈姆彼得利諾於1515年繪製。它是哲羅米德為倫巴底的洛迪附近的洛迪吉諾教堂定做的,現在仍然懸掛在那座教堂裡面。正如賈姆彼得利諾的所有作品一樣,這祭壇畫顯然也受到了列奧納多的影響:玩弄著羔羊的嬰兒基督來自藏於盧浮宮的《聖母子與聖安娜》,聖母瑪利亞的臉則密切模仿了倫敦珍藏的《巖間聖母》。這兩個都是列奧納多第二次呆在米蘭時候的產物,當時賈姆彼得利諾加入了列奧納多的畫室。正如我們所看到的,賈姆彼得利諾在自己創作的“跪著的麗達”上面又塗上了《聖安娜》中一部分人的底色,現在只有透過X光照射才看得出來。溫莎皇家圖書館草圖的創作日期可能是1510年左右,這大致上是盧浮宮珍藏的《聖安娜》和《麗達》的繪製時間,也就是賈姆彼得利諾加入列奧納多工作室的時間。草圖本身並不重要,只是一份略微加工過的塗鴉之作。我們之所以說它重要是因為這可以作為列奧納多肖像的依據,因為它在洛迪吉諾教堂的《聖哲羅姆》中得到了反映,因此《聖哲羅姆》也成了折射出來的列奧納多的肖像。這二者之間可能的聯絡在於一幅由賈姆彼得利諾創作、業已失傳的列奧納多的素描。它成了溫莎皇家圖書館珍藏的草圖的來源,而溫莎皇家圖書館草圖只是與它相反的一個簡潔的複製品,它也被賈姆彼得利諾用作洛迪吉諾祭壇畫中聖哲羅姆容貌的模型或草圖。這是一份獻給當時身在羅馬年老的大師的禮物。但從這幅繪畫中,正如列奧納多在米蘭看起來的那樣,我們看到他已近六十歲了。畫面上列奧納多的鬍鬚已經帶有了點點銀灰色,他臉龐輪廓清晰,眼神熱烈,喜歡戴頂帽子。
紅衣主教的召喚(1)
盧瓦爾河山谷的秋天是旅遊的最佳季節。1517年10月初,安布瓦斯迎來了一隊尊貴的義大利觀光者。阿拉貢的紅衣主教路易吉是那不勒斯國王的孫子、阿拉貢的伊莎貝拉的堂弟,也是列奧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