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8 盧卡斯?庫邦 後衛
19 托馬斯?西拉 後衛
20 托馬斯?弗雷斯特克 守門員
21 托馬斯?米科拉 中場 。 想看書來
異類 第一章 馬太效應(6)
在國家隊的集訓中,捷克隊的教練組或許可以勸告夏季中期之後出生的每一位球員,他們完全可以收拾行李回家,沒必要留在國家隊。
曲棍球和足球畢竟只是一項運動,參與的人數不多。但在其他非常重要的領域,這種偏見依舊頑固地存在著,例如教育領域。一年之中,比入學月份晚一些出生的同一入學年齡的兒童,他們的家長常常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從幼兒園領回家:理由是,對一個五歲的孩子來說,他很難和比他早幾個月出生的孩子相處。但是大部分兒童家長想當然地以為,不管自己年齡偏小的孩子起初處於怎樣不利的地位,這種劣勢最終都會在幼兒園改變過來。但這僅是一廂情願。這將又是一個曲棍球怪圈。一個學年中早期出生的兒童比晚期出生兒童的這點優勢,始終都會存在。從這時始,這些孩子就被貼上了傑出者、非傑出者,他們或得到鼓勵或受到冷遇,這種不同的待遇將長時間存在。
最近,兩位經濟學家——凱利?貝達德(Kelly Bedard)和伊麗莎白?杜伊(Elizabeth Dhuey)——曾對參與TIMSS(國際數學和科學評測趨勢的簡稱,每四年對全球青少年進行一次數學和科學能力的測試)的青少年的出生月份和其測試成績的相關性進行了分析。她們發現,在四年級的學生中,同一年齡出生最早的孩子比出生最晚的孩子,成績高出4到12分。杜伊認為這種差別“影響深遠”。這意味著,兩個智商相等的四年級小孩,他們在入學註冊的時候,雖然年齡相同,但因為出生月份存在差異,如果出生較早的小孩能夠獲得80分的測試成績,那麼比他出生晚的小孩測試的成績就可能只是68分。這種成績上的差距可決定了誰能夠贏得更好教育的資格,誰將被淘汰。
“這就好像是體育運動,”杜伊說,“我們在很小的時候就依據個人能力被劃分了類別,例如誰擁有閱讀的天賦,誰擁有數學特長。所以,在一個人很小的時候,當他在幼兒園和一年級的老師觀察他的能力時,他的老師常常會被其年齡優勢矇蔽。教師們常常會把年齡較大的學生劃到優等生裡面,這些優等生能學到更多知識,第二年,優等生的地位保證了他們的成績更為優秀,再過一年,同樣的優勢可能保證他們進入拔尖學生的行列。在我們考察的國家中,唯有丹麥沒有這類現象。他們的政策規定,不能對10歲之前的孩子進行優等生或者普通生的劃分。”換而言之,丹麥的教育體制,必須在消除掉孩子的年齡差別之後,才進行選拔。
隨後,杜伊和貝達德又對大學生進行了統計分析,她們的發現如何?在美國四年制的大學中——這裡擁有美國最好的高等教育——每個年級同一年齡但出生相對較晚的學生人數所佔的比例不到。最初年齡帶來的差異到此時依舊沒有消除掉,還繼續發揮影響。成千上萬在起點處於劣勢的學生步入大學的時候顯示了他們的差異——而處於中間層次的學生——卻不存在這類現象。
“說起來真好笑,”杜伊說,“我們隨意決定的註冊時間,竟然造成了這樣深遠的影響,真不可思議,卻沒人注意到這些。”
5。
讓我們再反思一下曲棍球運動和出生日期與成功之間的關係。
曲棍球的事例告訴我們,那種認為最好的、聰明的人幾乎不用吹灰之力就能取得登峰造極的成就,這種想法實在太單純了。沒錯,那些擁有一定職業水準的曲棍球運動員當然比你我都具有這方面的天賦。當是他們也是一出生就走了大運,他們一開始就有機遇惠顧,這種機遇不是掙來的,不是理所當然中的。這種機遇在他們的成功歷程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
異類 第一章 馬太效應(7)
著名的社會學家羅伯特?默頓(Robert Merton)曾把這種現象稱為“馬太效應”。《新約?馬太福音》裡面說:“凡是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也就是說,成功者能夠獲得更多的機會,從而能變得更為成功。稅收愈減免,富人獲利愈大;教育愈優越,受到的鼓勵愈多,優秀的學生愈優秀。9歲和10歲的孩子越是年齡偏大,越是擁有最好的教練,最科學的培訓。套用社會學家的術語,成功是“累積效應”(accumulative adv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