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氏0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物質是什麼無關,而與空間本身有關——空間的不同部分,可能由於一個大質量的物體的存在,而擁有不同的等效加速度——於是,空間不再是牛頓經典體系中那種平坦的樣子,而是被彎曲了。
在太陽附近,空間彎曲的程度比較明顯。於是,水星在這個被太陽巨大引力而扭曲的空間中執行,就不再是沿嚴格的橢圓軌道,從而造成了水星軌道近日點的進動——按照廣義相對論提出的公式,精密計算的結果恰好比按牛頓經典力學計算的結果多了43秒,與實際觀測到的情形相符合。這也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
金星
在天上所有的星狀物體中,金星是最明亮的。只有太陽和月亮超過了它的光彩。在一個晴朗無月的晚間,它的光輝甚至可以照出影子來。如果觀測者知道它的位置,又有一雙好眼睛的話,在白晝當它接近子午圈時都能用肉眼看見——只要太陽不在它的附近。當它在太陽東面時,我們可以在西天望見它,日落之前它呈黯淡的光輝,隨著日光減弱,它的光就增強起來。它在太陽西面時,就在太陽之前升起,出現在東天。在這兩種不同情形下,它被稱為昏星和晨星。當它是昏星時古人稱它為Hesperus(長庚),晨星時則稱為Phosphorus(啟明)。據說古人並不知道這兩者原是一體。
即使用低倍率的望遠鏡觀測金星也可以發現,它跟月亮一樣有圓缺的位相變化。伽利略第一次將望遠鏡對準這顆行星時就看出了這一點,這使他更堅信了哥白尼(Copernicus)日心繫統的正確性。他按當時的風俗,把這發現發表成為一個謎語:“愛的母親正與Cynthia爭賽面相呢。”
我們說過水星的會合運動,金星的會合與其非常類似,因此不必敷述。圖26表示這顆行星在會合軌道中各部分所現的視在大小。當它由上合到下合時,圓盤逐漸增大,但我們不能見到其全部,它的照明瞭的表面也同時逐漸減小,漸成半月形,繼成新月形,最後直到新月一般的下合期。在下合時,全黑暗面都對著我們,因此無法觀測。金星最亮的時候是在它處於下合與大距的正中時。那時如在太陽之東,則比太陽晚兩小時而沉沒;若在西,則先於太陽兩小時而上升。
txt小說上傳分享
金星的自轉
金星自轉的問題自伽利略以來,就一直吸引了從天文學家到普通人的興趣,但得到這問題的確切答案卻頗費了一番周折。因為這顆行星具有很強的亮光,在望遠鏡中看來,也很難看到其表面清晰的痕跡。我們所能看見的,只是表面上略有明暗差異的一團亮光!在望遠鏡下觀測金星,正像我們看一個磨得很光但略有點暗淡的金屬球一樣。雖然如此,還是有些觀測者認為他們分出了明暗的斑點。遠在1667年,卡西尼(Cassini)就根據這些假定的斑點斷定,金星約在不到24小時內繞軸自轉一週。18世紀中期義大利人布朗基尼(Blanchini)發表一篇很長的論文討論了這問題,文中還附了許多插圖。他的結論是,金星要24日以上才能繞軸自轉一週。到了1890年,斯克亞巴列裡則得到一個更為不同的結論,說金星繞軸自轉週期與繞日公轉週期相等。換句話說,金星只以一面對著太陽,正如同月亮只以一面對著地球一樣。他每天觀測若干小時,結果發現,金星南半球上有一些微小的點一直沒有移動,而這一現象就推翻了金星一日左右自轉一週的論調。羅尼爾在亞利桑那天文臺仔細研究後,也贊同他的意見。
這些細心的觀察者考查金星表面的特徵後,所得關於自轉週期的結論竟如此不同,這隻有一種解釋——這些特徵實在都太不明顯了。幸好現在我們有了威力強大的望遠鏡,才發現了事實的真相:金星自轉比地球慢得多,一個金星日相當於243個地球日,比金星年還要稍長一些。金星兩極並不存在像地球那樣的扁率,地球的扁率是由於地球高速自轉形成的,這也說明金星的自轉比地球慢得多。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與地球相比,金星是倒轉的,從金星北極看,它自轉的方向為順時針!此外,金星的自轉週期又與它的軌道週期同步,所以當它與地球達到最近點時,總是以固定的一面朝著地球。
金星的大氣
現在大家都已承認金星上包圍著一層比地球更濃厚的大氣。這是當1882年金星經過太陽表面時由本書著者在好望角(Cape of Good Hope)觀測到的一種值得注意而又有趣的情形。當這顆行星有一半多一點經過太陽面時,它的外邊緣就變得明亮起來。這種變化卻不從弧的中心點開始(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