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氏0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但我們平常在新月的後兩日還不能看見月亮,因為它還在黃昏的暮靄中。在第二天或第三天我們才看到這球形被照亮的一小部分,形狀正是我們所熟悉的一彎蛾眉。這蛾眉月有時也被叫做新月,雖然曆書中的新月期要更早幾天。
在這位置上又過了幾天之後,我們就可以看見到月亮的全貌了——黑暗部分發著黯弱的光,這是從地球上反射去的光。假如有人在月亮上居住,他會看見在他的天空上,地球像一輪將圓的蘭色滿月——雖然實際上要比我們所見的月亮大得多。月亮在它的軌道中一天天前進,這種地光就一天天減少,約在上弦時地光沒有了,一方面因為月亮上有光部分在逐漸增加光強,另一方面也因為地球的光減弱了,下弦時亦復如此。
在曆書中的新月(朔)後約七八天,月亮就到了上弦期。我們就可以看到明亮的部分佔月亮的一半。以後的一星期內,月亮被叫做“凸月”(gibbous phase)。在新月後第二星期的末尾(望),月亮正與太陽相對,我們就可以見到月亮宛如明亮玉盤的全面,這被稱為滿月。之後,月亮的位相則會反轉並還原,這是人人知道的。
我們也許會認為這些事情實在太平常不值得敘述。可是,在“古舟子歌”(The Ancient Mariner,英國詩人Coleridge 的名作)中竟描寫了一顆星掛在蛾眉月的兩尖之間,好像那兒沒有黑暗物體一樣。大概有過不止一個詩人描寫過新月出現於東天而傍晚的一輪滿月卻赫然照耀於西天吧——儘管很有詩意,但是這顯然絕不可能發生。
。 想看書來
月亮的表面
我們用肉眼也可看出月亮表面上有著不同的明暗區域。暗的地方常被人看成像一個人的面孔,尤其是鼻子與眼睛更加顯然。這就是所謂“月中人”了。就算用最小的望遠鏡我們也可以看出月面上有繁複的地形,望遠鏡越好,我們所看到的也愈細微。我們在望遠鏡中所見的第一樣觸目的東西將是那些隆起物,或按照平常說法是那些山。這些最好在上下弦月時看,那時日出或日沒照出的長影使那些突起處顯得更加清晰,反倒是滿月時不易看清,因為太陽光幾乎是直射在上面而把一切都照亮了。雖然平常把這些高低的地方叫做山,但它們大半卻跟地上普通的山形狀大不相同,與地上大火山的噴口倒更類似些。這些山很通常的形狀是一座圓形碉堡,直徑常有若干千米,周圍的牆也有近一千米高,而中間則相當平坦——因此我們稱之為環形山。在許多這樣的月亮環形山中央,有一個或更多的山峰拔地而起。在上弦月中我們可看出這些圍牆以及中央山峰的影子投在內部平地上。
早期的觀測者在用望遠鏡觀察月亮後,假定其中黑暗的部分是海,而明亮的部分是大陸。這種想法是因為黑暗的部分看起來比別處平坦。這些假想的海洋於是都有了名稱,例如 Mare Imbrium(雨海),Mare Serenitatis(澄海)。這些名稱雖皆出於幻想,卻保留到了現在,用來稱呼月亮上的黑暗部分。望遠鏡稍進一步的改良就證明這些暗區為海洋的想法全是空幻不實的,這些形狀的不同只是由於月面物影的明暗,而月海其實是月亮上地勢比較低窪的平原而已。自從探月衛星和人類登月計劃以來,我們就可以身臨其境,仔細瞧瞧月亮上的大小石塊和著名的環形山了。現在我們已經知道,覆蓋月球表面達16%的月海地形是由火山噴出的熾熱的熔岩沖蝕出的,而其餘大部分表面則被灰土層塵埃與流星撞擊的石頭碎片覆蓋。
月亮上最可注意的景物之一就是從某些點上發射出的一些明亮的光線。很一般的望遠鏡也可看出其中最顯眼的來。在月球南極附近,第谷(Tycho)環形山旁,就是許多很美的光線散發的中心點,看上去好像月亮被敲破了而空隙充滿了熔化的白色的物質,因此有人相信當年月亮上是大火山的施威場所,而今卻都煙消雲散了。但這些線狀輻射紋的成因尚無定論,也有人認為是隕石轟擊月面造成的。
常有人問月亮上有無空氣或水。早在人類登上月球之前,科學家就給出了否定的答案:假若月亮上的大氣能有地上大氣密度的百分之一,我們也可以透過星光從月面掠過時的折射發現其存在。可是我們一點也沒有見到存在這種折光的跡象。假若月亮上有水,就一定會藏在凹處或在低處流著。假若在赤道區有這樣一片水,就一定會反射太陽的光,因而會很明顯地被我們看見——而月球探測器和登上月球的宇航員證實了我們在地球上得到的結論。
以上種種似乎都想來答覆另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