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子們都以為孔子對禮節有了新的規定,也都照葫蘆畫瓢。孔子嘆口氣說,我這樣做,是因為我的姐姐去世,我正在為她服喪的緣故啊,你們這是做什麼呢?可見,對於儒家來說,姐姐和兄長一樣,既然先自己而生,就應該受到尊敬與侍奉,更何況他們比自己更早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擔,也為父母分擔了更多的憂愁呢。
對父母之恩的感佩和歌頌,是全人類共有的情感,甚至連某些動物也會具有。烏鴉反哺,羊羔跪乳,曾經令多少人感動,又曾令多少人慚愧汗顏。可是唯有人類,對孝這種天生的情感進行了理性的反思,對孝的方式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提出了種種理論。在全世界的思想界,儒家關於孝的理論是最深入、最全面,也是最合乎人性的。
孔子曾經感嘆,今天所謂的孝,說是能夠養活父母。可是他的狗、馬,也都是靠他養活的呀!如果不知道尊敬老人,那麼與養一條狗、一匹馬又有什麼區別呢?我們今天說“孝敬”,孝是要以敬為前提的。有一種人,可能是因為工作太忙、事情太多,也可能是因為討厭老人,不願意和父母呆在一塊,還可能是別的什麼原因,總以為父母不愁吃、不愁喝,有穿的有住的,就算盡到了自己做子女的責任,把錢往父母面前一丟,就算完事。父母對於他們,還不如孔子說的狗馬呢!
還有的人,雖然也尊敬父母,可是他的敬,卻是“敬而遠之”的敬。表面上對父母恭恭敬敬,說什麼都答應,可是連著多少天不跟父母打個照面,逢年過節禮節性地探望一下,自己的心事不跟父母說,父母的心事自己也懶得打聽。這樣的“敬”,只是疏遠的面具,根本不是孔子所說的敬。
孝不是沒有原則的順從
《詩經》上說:“哀嘆我的父母,生我的時候是多麼的辛苦啊!”十月懷胎到一朝分娩,母親無論是身體上還是心理上所付出之多,只有親身當過母親才能體會得到。我們古人把生日叫做“母難日”,意思是生自己的那一天就是母親受難之日。所以每逢生日,大家都會傷感一番,緬懷父母辛勤撫育自己的辛勞,哪像現在這樣推杯換盞,吃喝玩樂!
但是,儒家的孝絕對不是愚孝,不是沒有原則的順從。孔子說,“三年不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意思是說,父親去世後的三年之內,如果還按照父親為人處世的原則行事,就可以稱作是孝了啊。為什麼呢?因為父親去世之後,哀思要保持三年,三年之中,不管父親的做法對與不對,都不忍心改變父親的做法,另起爐灶。可是三年的時間也足以稱作是孝了,三年之後改不改,就得看當時的時勢了。
“孝”和“順”也經常連稱,好像要想做到孝就一定要順從父母的意願。但是中庸之道並不這樣簡單地看問題。
有一個著名的故事,最能說明儒家孝的方式。
曾子名叫曾參,是孔子最著名的弟子之一。有一次他在自家的地裡鋤瓜,一不小心鋤掉了一棵瓜苗的根。曾子的父親曾皙大怒,抄起一根大棒就打,一下子就把曾子打倒在地,半天才甦醒過來。醒過來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趕緊跑到父親的面前請罪,說:“剛才我做了錯事,得罪了父親,您用那麼大的力氣教育我,沒什麼事吧?”然後又去後面彈琴唱歌,還故意讓曾皙聽到,表示自己決沒有生父親的氣。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孝也要講中庸(2)
孔子聽說了這件事,告訴自己的弟子說,“下次曾參再來,別讓他進我的門!”曾子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央求師兄弟向孔子打聽,孔子說:“當年舜帝的父親瞽叟很糊塗,脾氣也非常暴躁,續娶了之後對舜又非常不好。要使喚舜的時候,舜總是在旁邊伺候著,可是想要殺舜的時候,卻怎麼也找不到他。小小的責罰,舜就乖乖地承受,要是發了大怒,要拿大棒棰他,舜就遠遠地躲開。為什麼呢?怕自己的父親背上殺害親生兒子的名聲啊!現在你呢?父親正在氣頭上,下手不知輕重,要是真為了一件小事把你打死了,你不是陷父親於不義不孝之地嗎?再說,平白殺傷人命,官府不還得治他的罪嗎?”
像故事中曾子那樣的孝,就是“愚孝”。他一心想著怎樣服從父親的教導,不違背父親的意思,可是就不動腦筋想一想,父親這樣做對不對,會有什麼樣的嚴重後果,這個後果最終會落到誰的身上。他的出發點是維護父親的權威,結果卻險些造成大麻煩:如果曾皙把曾子打死,曾皙自己又被治罪,這不是曾家的大悲劇嗎?這個家庭不從此分崩離析了嗎?
這當然不是曾子的本意,但由於方式不對頭,一味講求孝,就出現這樣的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