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因為我有一個讓女兒上哈佛、當律師的夢,而且我心裡明白,女兒不是什麼天才,想脫穎而出,必須從小努力,另開小灶。所以,我在女兒課外時間,頗費苦心地為她提前滲入影響她一生的學習、活動內容。
女兒上二年級,我讓她讀《 366夜故事 》,每晚睡前,用中文給我複述一兩遍,這件“事兒”讓她不僅讀了很多世界各國的經典故事,提高了英文閱讀能力,還鍛鍊了英譯中和語言的組織表達能力。
來美國後的第二年,我讓她花一年多時間把一本200多頁的數學習題集做完;上三年級時開始自學代數;高中十一年級,她已經把大學微積分學完,上大學時免修數學。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我就鼓勵她在課外進行大量的閱讀,打下了一定的英文基礎。到了三年級的那年夏天,我又安排她背了近4 000個高難度的英文單詞,為她閱讀經典文學原著掃清了道路。她堅實的英文基礎使她讀高中時很輕鬆地選修大學程度的英美文學課。
我還 “連哄帶騙”地讓她在課外自學漢語。從四年級結束的那個暑假開始,我讓她做的最不尋常的“事兒”,就是自學法語和西班牙語。
為女兒設計的這些課外學習的內容,在美國的學校裡稱之為“學業”。不過,我也為她在課外增加了許多不是“學業”的活動,比如學游泳、上芭蕾舞課、學習中國民族舞蹈、上鋼琴課、學小提琴與交響樂等,事兒可真多。這些課上完後,回到家裡也要做“功課”,要抽時間練習,還要準備登臺表演。所以,一個孩子的業餘時間可以安排得很緊,孩子也是可以很忙的。學業上的遙遙領先和登臺表演的經歷都讓她具有領導才能,這種自我意識和自信使她在競選社團組織的幹部時頻頻勝出。學習音樂和舞蹈,令她有很多機會登臺表演。從6歲開始,她就登上A&M大學奢華的大劇場舞臺,從小得到了在公眾場合表演的鍛鍊。這種鍛鍊為她以後參加各種比賽都不怯場打下了基礎。
有意識地為她安排的學習和活動使女兒從小習慣了緊張的學習和生活方式。我對她的學習、生活習慣和性格的培養主要是在5歲到12歲之間,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時期,人的學習、生活習慣都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12歲以後,她就像一個上緊了發條的鐘,自己擺動了起來。而後,她各種各樣的學習和繁忙的社會活動完全是她自己想方設法去安排、設計並且爭取的,根本用不著大人操什麼心。我在很大程度上扮演的只是顧問、評論員和拉拉隊的角色。
從小就忙碌的她,七、八年級以後已經完全習慣了緊張的生活方式,過不慣輕鬆的生活。她總是想方設法地把自己的課外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豐富多彩。她的日程幾乎到了體力和精力的極限。從七年級開始,她每學期都備有一本活動日程備忘錄,記錄下每天的活動內容。
一年暑假,女兒在北京新東方學校教書。她告訴我,她真不明白,在中關村附近的網咖裡,為什麼有那麼多孩子長時間泡在那裡
↓ 每學期都有一本活動日程備忘錄
玩。她非常感慨地對我說,實在無法理解這些孩子怎麼會這樣,也不知道他們的家長怎麼就能不管孩子?她自己從來沒有體驗過,也不知道網路竟會那麼“好玩”。其實,我認為,問題在於那些孩子的父母沒有很好地、有藝術地引導孩子,沒有讓他們從小樹立人生目標,沒有讓他們知道世界上還有比電腦網路和遊戲更精彩、更有意義、更“好玩”的東西。如果父母指引得好,學習、讀書和上面提到的其他有意義的活動也會讓孩子痴迷的。
我們家早就“電腦化”了。1991年裝備了第一臺電腦,幾年後,有了3臺電腦,1995年底開始撥號上網。女兒上網是為了查資料、發郵件,都是有目的、匆匆而為的事,沒事極少在網上瀏覽、漫遊,主要的原因是她覺得有意義的“事兒”太多,沒有可以隨便浪費的時間。自己有了奮鬥目標,離目標還有很大距離,許多有意思的 “正事兒”待辦,哪兒還有時間在網上流連呢?
讓孩子忙起來(2)
世上哪有不愛玩的孩子?買第一臺電腦後,我裝了遊戲軟體,並和她搶著玩了一兩天。後來,她還是覺得做其他事情比較有意義。因為她覺得無論是學習、練琴、讀書,每天都會有所進展,很有成就感,和電腦遊戲比起來,有意思多了。電腦遊戲玩了幾天就厭倦,她就收攤了。她小的時候,我極少給她買玩具,我也特別反感孩子迷上電子遊戲。
迷上電子遊戲的孩子,不愛閱讀,不愛思考,不溫柔,不細膩,沒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