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劍飛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and investment)
儲蓄和投資,是日常生活以及商業活動獲得長期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就像一個戶外商業廣告裡寫的那樣,“如果明天你還想營業的話,就不要用昨天的機器來做今天的工作。”我想,是時候糾正這種消費社會中普遍存在的過度負債、透支和浪費的心態了。與此同時,我們還應該鼓勵節約以及有效利用投資資源等行為。
4� 激勵(Incentives)
激勵至關重要。下滑的需求曲線法則告訴我們,對某項事物的激勵會使你得到更多,而對其加以阻礙則使你得到的變少。利益驅動機制就是透過激勵作用,創造出價格更低、質量更好的產品,從而實現促進經濟增長的目的。自由競爭的價格機制也是應對經濟危機最好的方法,當市場上某種商品的供應出現短缺時,在排除政府幹涉的情況下,價格機制會自動發揮作用,使這種商品的價格慢慢升高,高價格在抑制消費的同時,自發地吸引新的供應商加入到該行業,從而迅速改變供應短缺的局面。另外,稅收對於左右激勵作用的發揮也具有相當明顯的效應,如美國前總統卡爾文·柯立芝(Calvin Coolidge)所述,“你不可能透過對成功徵稅來達到繁榮經濟的目的”。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七個基本的經濟學準則(2)
5� 競爭和選擇(petition and choice)
自由經濟造就了選擇和機會——自由的移動、獲得更好的教育、在新的市場環境裡競爭、找一份新工作、聘用或者解僱、買或者賣,實現繁榮最好的途徑就是生產人們想要的東西。在拉丁諺語中有這樣一句話“do ut des ”,意思是“我給,是因為你也應該給”。想賺更多的錢嗎?最快速的辦法就是生產出更多客戶想要的東西,無論你是公司職員還是企業家,這麼做肯定都沒錯。
另外,壟斷會導致更高的價格和更少的服務。競爭的水平決定比賽的水平——競爭產生更低的價格,甚至會產生“一價”定律所描述的現象,那就是,不管你的經濟地位或社會地位如何,為同一件商品付出的價格是一樣的(即著名的非歧視原則)。終結貧窮的秘密武器就是機會均等,而不是強制規定的財富或收入均等。自由人在財富和收入方面是不均等的,均等的人是不自由的。
6� 企業家精神和創新(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個人或者國家的成功依賴於其是否具備與開創性有關的技能及戰略,也許這些戰略常常和傳統智慧背道而馳。那麼,技術進步又源自何處呢?約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明智地說,“在資本主義社會,經濟進步就意味著*”,對市場環境“創造性地破壞”——在這個時候,正是企業家這類創業者扮演著尋找更多利潤這一舉足輕重的角色。我們的社會必須學會包容變革,有時候甚至是劇烈的革命——伴隨著創新和開創性技能而來的革命。
7� 社會保障(Welfare)
社會保障適度的根本原則要求我們應該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這是所有有良知的宗教和經濟學家都會堅持的原則。摘得諾貝爾和平獎桂冠的穆罕默德·尤努斯,透過他一手經辦的格萊珉銀行,向貧窮的人們發放貸款,他是這個善良原則真正的實踐者。但是,他的這種做法卻與施捨無關。我們也一定不要忘記社會保障的另一原則:政府有義務拒絕為那些不需要幫助的人提供幫助。為有自立能力的人提供幫助就相當於打擊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這一原則適用於家庭和教堂,也適用於政府的專案。假設政府設計了一項覆蓋每個人的社會保障制度,而不考慮他們的財務狀況,這就等於政府向懶惰行為敞開了大門,任由高成本、低效率的狀況大行其道。試想,如果每個生活在教區的人,不論貧窮還是富裕,都可以得到教會的資助,政府的福利專案則集中供應給那些貧窮的、需要幫助的人,以此來向人們表明這是一個富有愛心的社會,結果會怎樣呢?一個慷慨的或者只是以很低的門檻向所有的人提供幫助的政府會抑制其公民的自律,使情況變得更糟糕。
責任、有效利用資源、競爭、激勵、投資、機會以及社會保障的原則適用於所有的人和國家。經濟教育基金會的創始人萊昂納德·裡德(Leonard E� Read)曾經說過,“只要不是違背和平的行為,就應當讓每個人都做他喜歡做的事情。”無論哪個國家,政府的職能都不外乎維護和平,保護人們的生存權、自由權和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