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曲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個漆黑的夜晚,一個苦行僧走到一個荒僻的村落,他看到一盞昏黃的燈正從巷道的深處亮過來。身旁的一位村民說:“孫瞎子過來了。”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一個雙目失明的人,挑一盞燈豈不可笑?於是問:“敢問施主,既然你什麼也看不見,那你為何挑一盞燈呢?”盲人說:“現在是黑夜嗎?我聽說黑夜如果沒有燈光的映照,那麼滿世界的人都和我一樣是盲人,所以我就點燃了一盞燈。”
僧人若有所悟地說:“原來你是為別人照明呀?”但那盲人卻說:“不,我是為自己!”
“為你自己?”僧人又愣住了。
盲人問僧人,你是否因為夜色漆黑而被其他行人碰撞過?我就沒有。雖說我是盲人,但我挑了這盞燈,既為別人照亮了路,也讓別人看到了我而不會碰撞我了。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這是老子的話,說的道理今天仍然適用。怎樣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讓孩子成為優秀的合作者?我的教育建議是:
不要順著孩子的不良或不當願望。溺愛容易導致任性和自私,而一個任性和自私的人是無法與人合作的。所以,當孩子的想法不良或不當時,建議父母們不要滿足孩子的心願,要用適當的方法對孩子說“不”。
正確對待榮譽。孩子們大都有非常強烈的榮譽心。對待榮譽的態度和方式往往也是影響孩子是否願意合作的重要因素。父母既要鼓勵孩子積極努力地去爭取榮譽,同時也要鼓勵分享和謙讓,不僅在乎自己的榮譽,也要重視集體的榮譽。
視合作為人生準則。父母既要教會孩子合作,同時又要讓孩子按照人生的規則去競爭,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合作是大家圍繞著一個目標去做事,父母要告訴孩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但同時又要告訴孩子靠自己的力量和實力去競爭,做一個光明磊落的人。
獨生子女的父母們聯合起來
2006年04月12日13:45 【字號 大 中 小】【留言】【論壇】【列印】【關閉】
1996年7月29日,40歲的義大利洞穴專家毛裡奇·蒙塔爾獨自到義大利踣內洛山的一個地下溶洞裡,開始了一年的名為“先鋒地下實驗室”的生活。這個實驗室設在溶洞內的一個68平方米的帳篷裡,裡面有科學實驗用的食品、裝置,還有起居室、工作間、衛生間和一個小小的植物園。在這一年中,他吸了380盒香菸,看了100部錄影片,在健身車上騎了1600多千米。第二年的8月1日,蒙塔爾重回人間,他的臉色蒼白而瘦削,如果兩個人同時向他提問,他的大腦就會亂;他變得情緒低落,不善與人交談。雖然他渴望與人相處,希望熱鬧,但他已經喪失了交際的能力。蒙塔爾說,在洞穴呆了一年,才知道人只有與人在一起的時候,才能享受到作為一個人的全部快樂。這是蒙塔爾用喪失人際交往能力的代價求證的人生奧秘。
父母們是否發現您的孩子有某種孤獨的傾向?譬如,儘管一個人在家感到寂寞,卻不願意和人交往,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偶爾與人交往,或參與集體活動,孩子也會表現得不自然,不投入,甚至有些不知所措。
我們在關於獨生子女人格發展的研究中驚異地發現,當代少年兒童雖然渴望友誼,但克服困難取得某項成功的動力較弱,不會交往,不會合作,在同伴交往中容易傷害別人,勤儉節約的表現較差,這些問題不能不讓父母和老師們感到不安。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獨生子女的孤獨呢?原因大致有四:一是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而父母大多為雙職工,很少有時間陪伴孩子;二是家庭居住條件多由平房的開放性轉向樓房的封閉性,這使人們之間的交往減少;三是一些父母出於安全等因素的考慮,不鼓勵孩子之間串門走動;四是父母對孩子往往嬌寵有加,使孩子誤認為只要自己快樂就行,不必關心別人。
面對這種情況,父母們怎樣幫助孩子呢?我有一個觀點,靠一家一戶的力量是難以教育好獨生子女的,獨生子女的父母們應當聯合起來,變小家為大家,變獨養為群養。也許,這種以群治獨的辦法是獨生子女教育的一個絕招呢。
看到這裡,有些父母可能會有些動心,急切地想詢問具體辦法。其實,《少年兒童研究》雜誌多年來介紹了許多行之有效的好辦法,其中一大絕招是“獨生子女一日營”。
1995年《少年兒童研究》雜誌首任主編張先翱教授,來到北京育英學校小學部做實驗,組織一個小隊的孩子集中到某一隊員家過一天假日生活,也就是讓獨生子女自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