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7章 大唐西州 (第1/3頁)
木子藍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西域,高昌城。
由於吐魯番是天山陷落最深的盆地,熱氣不易散失,形成了巨大的熱火爐,熱的人受不了。
尤其是對從中原內地來的唐軍們來說,這簡直是煎熬。
有士兵把烙好的麵餅貼在屋外石壁上,少頃烙熟。
而把雞蛋用溼紙包裹,埋進沙窩裡,半個多小時也烤熟了。
如此炎熱,當地百姓也有避暑辦法,晚上都睡在屋頂,那邊乾旱少雨屋頂也大多是平的,晚上睡屋頂就涼快的多,在屋裡是熱的沒法睡的。
白天則儘量早上和傍晚去做事,中午最熱的時候,大家要麼進入地窖休息,這裡家家都有地窖,裡面還是比較陰涼的。
要麼就在渠邊樹蔭下休息,
如果離坎兒井近,那就享福了,坎兒井是西域一種特殊的灌溉系統,大體上由豎井、地下渠、地面渠和蓄水池組成,
大部份是穿行在地下,隔一段會開一個豎井,裡面流淌的大部分是天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十分冰涼,坎兒井裡就跟空調房一樣涼快。
坎兒井旁也能涼快許多。
武懷玉也是有些熱的受不了,白天就搬到了坎兒井下,
這裡就跟大山溶洞一樣清涼,清涼的渠水緩緩流淌,水裡浸著西瓜、葡萄等瓜果,
“這高昌啊不應當叫西州,而是應當取名火州,就沒見過這麼熱的地方,人都能烤熟。”
武懷玉老丈人樊興一頭汗水的下來,遞給武懷玉一兜東西,
“埋沙子裡烤熟的雞蛋,還有石壁上烙的餅,孃的,真是長見識了,兩刻鐘不到,就都烤熟了。”
武懷玉笑,“水裡冰著西瓜、葡萄,你自己撈。”
樊興老家安陸,那地方在夏季也算熱的,後世武漢還有火爐之稱,但他這南方人都扛不住高昌的熱。
“你在看什麼呢?”樊興撈起一個西瓜,啪的一掌拍下,西瓜就已經裂成兩半,遞給懷玉一半,他自己那半再一掰,一手一大塊,左右開弓,冰涼的西瓜沁人心脾,樊興舒服的直叫。
懷玉把手裡的書給樊興看了眼,
高昌內藏奏得稱價錢賬,這是高昌麴氏王朝統治下,對貴重金屬、生絲、藥材、香料等商品的交易稅收記錄,參與交易的商人主要是粟特昭武九姓胡商,少數是突厥人。
高昌是絲路重要節點,粟特胡商大老遠把貨物帶到高昌,許多人並不會再繼續東進,他們在高昌將貨物買賣,再購入一些其它商品運回西方,
高昌就成為粟特胡商們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高昌國自然不會錯過這資源,來我地盤做生意,當然得抽稅。
高昌人收稅很有意思,他們是稱重估計,向交易雙方都收取一定比例的費用,稱為稱價錢,每半個月統治一下收取金額,稅錢採用銀錢結算。
這種仿波斯薩珊銀錢,每枚重量跟唐開元差不多,但一枚能換三十二枚唐銅錢。
“看這個做什麼?”樊興大口吃著西瓜,瞧了兩眼,就不感興趣了。
“這是從高昌王宮拿來的錢帳,裡面的記錄很有價值的,”武懷玉笑著說道,“你看這個,每交易生絲十斤,交易雙方需繳納銀錢一文。交易白銀一斤,繳納一文,交易黃金四兩,繳納一文。”
“從這些就可知,高昌的生絲、白銀、黃金的價值比例。”
大體就是十斤生絲一斤白銀,四兩黃金。
黃金一兩、白銀四兩。
而中原內地,黃金一兩,大約是兌白銀五兩。
不過高昌帳上的斤,用的是魏晉時的斤,相當於隋唐的小斤,也就唐斤三分之一不到,約二百二十克,用一高昌斤純銀打造仿波斯銀錢,每錢約重四克,能打造五十五文。
一斤銀的交易稅為一文,稅率大概就是百分之一點八。
“高昌的這個稱價錢稅法,其實類似東晉時的輸估、散估。”
晉自過江,凡貨賣奴婢馬牛田宅,有文券,率錢一萬,輸估四百入官,賣者三百,買者一百。無文券者,隨物所堪,亦百分收四,名為散估。
東晉抽稅比例是百分之四,高昌的稅率大約是百分之二。
高昌國徵稅,以銀錢結算,最小單位是半文,因此商品總值超過二十五文,徵稱重錢。
從這帳冊中還能得出,高昌一兩黃金,實際是兌換十二文,到十三文半左右,金銀質量兌換就是一比四左右。
而在高昌,一斤生絲價格為五文銀錢,值唐錢一百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