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9章 鎮守遼東十萬軍 (第2/3頁)
木子藍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遼東設立折衝府,劃設地圖,分授軍田,給邊軍家眷們也多分些田,甚至把一些高名麗俘虜分賞給邊軍為奴。這些人就是未來遼東的骨幹基石,後續再遷移百姓來實邊,再將一些高句麗百姓也納入統治。
這種體系對於迅速穩固新收復的遼東是有很大好處的,當然也有一些隱患。
隱患自然就是這些邊軍時間一長,就形成一個地方藩鎮集團。
以前邊軍,是內地府兵輪調過來,當值個一兩年就回去了,來自天南海北,軍官將士都一直在流動。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將嘛。
但實行這種常駐邊軍,甚至邊軍本土化後,士兵不再是府兵而是成為募兵,是常備職業兵,中下層軍官也都流動減少。
將士們家在邊地,所有關係都在邊地,大家自然而然就會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集團。
對於鎮戍邊疆,確實比起原來的那套輪戍法更高效,但時間久了,中央朝廷對邊地掌控力度肯定會下降。
唐玄宗的十大節度,確實也是為李隆基的開疆拓土立下汗馬功勞的,但後來卻也導致了安史之亂。
甚至制度執行中也會不斷的打補丁。
制訂之初,都是針對當前需求的,只是後來漸漸又出現了其它問題。
他迫切需要的是穩固他打下來的遼東,甚至要為以後繼續攻滅高句麗,收復朝鮮半島而做準備,
當前皇帝最迫切要考慮的是如何穩固新佔領地,併為征服整個高句麗做準備,至於說邊軍未來有可能地方集團化的問題,皇帝當然也清楚。
這也不是什麼新鮮事,
就比如北魏六鎮,後來也是照樣成了地方武人集團,六鎮大起義還葬送了北魏,而武川和懷朔兩鎮武人,也先後建立了東西魏、北齊北周。
可就如同武懷玉在西域先試行的邊軍體系取得顯著效果一樣,李世民現在很看重當前的好處。
至於以後的問題,可以在滅掉高句麗征服朝鮮半島後,再重新調整。
安東大都護府由三萬兵馬,變成七萬駐軍,甚至可能是八萬駐軍,蘇定方這個大都護的兵權就有些重了。
六都督府十八州,八萬邊軍。
“懷玉啊,你來兼領安東大都護,讓蘇定方做副大都護如何,這麼大攤子,朕擔心蘇烈經驗不足,把持不住。”皇帝問。
武懷玉一點沒猶豫的就拒絕了。
皇帝連蘇定方都不能完全信任,又豈會把如此大權交給他,皇帝要真這麼信任他,那就讓他繼續在西域統領好了,哪用的著調他回朝,扯出那麼多事來。
“臣建議,可以按舊例,由一位皇子遙領大都護之職,蘇烈可以大都護府長史或副大都護職主持府事,朝廷再擇幾員幹臣出任佐貳,一起與蘇定方主持遼東,則可安穩矣。”
蘇定方的能力,還是得到李世民的充分肯定的,只不過他並不能完全信任他。
或者說,皇帝誰也不會完全信任。
遼東現在有這麼大攤子,必須慎之又慎。
皇帝在遼東城中召集隨駕大臣們,商議班師,以及駐軍等事宜。
遼東駐軍八萬,其中六都督府的正副十二城,正城三千副城兩千共三萬人,正城駐守的稱軍鎮,副城駐守的稱守捉。
其餘山城堡壘又駐鎮戍兵馬,上鎮五百中鎮三百不及三百為下鎮,上戍五十中戍三十不及三十為下戍,
另都護府置一牙軍,
總駐軍步騎八萬人馬,另統領高桓權的高句麗禁衛軍十二營一萬兩千人,靺鞨附庸城傍軍一萬二。
“七皇子安州都督蔣王李惲,遙領安東大都護。”
“右驍衛大將軍、邢國公蘇定方為安東大都護府長史、遼東州都督、刺史,”
“韋挺檢校安東大都護府司馬、張儉為安東大都護府副大都護兼營州都督、刺史。”
一系列的人事任命。
蘇定方這大都護沒當一個月,改成長史了,倒是韋挺從白衣效從,到蓋州刺史,再到新城都督,再到大都護府司馬,雖還加了檢校二字,卻也是跳著升。
遼東六都督府步騎八萬人,這還沒算上營州的兵馬。
張儉這個營州都督也加了個安東副大都護職,而李道宗由建安州都督刺史升副大都護。
龐孝泰任大行州都督、左難當任烏骨城都督。
扶余都督授給了契苾何力,新城都督則授給了執失思力這兩個胡人駙馬大將。
蘇定方神色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