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文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小小的孩子,你怎麼愛他都不會過分,因為他對於來自於媽媽關愛的需求永遠都不會滿足。一個三歲的孩子輕易不會說我要離家出走,但一個十三歲的孩子卻會說“我多麼渴望去住校和同學們在一起啊!”幼小的孩子渴望被關注,甚至有時候他們是以無理取鬧的惡作劇,來引起大人對他們的關注。所以,媽媽不管多忙,也要過濾一下日常事務,省出給孩子的時間。現在,“只管生不管養”,孩子生出來就交給老人帶的媽媽很多。如果不是生存必需,還是把自己年幼的孩子留在自己身邊吧!送給孩子的祖父母,或使孩子成為“留守兒童”,而自己全力投入工作,對孩子對自己都是得不償失的。 txt小說上傳分享
陪伴孩子,從小開始(2)
媽媽面對孩子的成長,不妨可以階段側重。在孩子的幼年時期,如果確實需要和孩子分離一段時間,媽媽需要給孩子愛的保證,以及與之配合的實際行動。“我們不會忘記你的,很快就會回來接你的。”“爸爸媽媽太忙無法好好照顧你,暫時去奶奶家住一段,我們會經常去看你的。”這些話或許會減少與孩子分離造成的孩子的恐懼感。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的情緒和經歷有關,特別是和嬰幼兒期的經歷有關。在悲哀、快樂、憤怒、害怕、驚訝、厭惡六種基本情緒中,害怕是構成氣質傾向的基礎,而快樂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內向氣質負面效應的正面情緒。嬰兒期的情緒需求是學習信任,需要被觸控和滋養,需要感到溫暖和信任他人。沒有學到基本信任的嬰兒很難離開母親去探索世界,以後每當他碰到陌生的環境,嬰兒期造成的不安就有可能出現。就像這節一開頭寫到的那位公司經理。這就提醒做父母的,在孩子嬰幼兒時期要注意依戀情結,給幼兒穩定、安全、充滿關愛的成長環境。
愛是一種特殊的“工作”。各種關注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必須在孩子身上花足夠多的時間。關注意味著陪伴,把注意力放在草地上打滾的三歲孩子身上,聽六歲的孩子講不連貫的故事,聽青春期的孩子給你沒完沒了地說他的“偶像”……所有這些,都需要持久的耐心,可能這令你疲勞不堪,可能這讓你感到枯燥乏味,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它意味著真正的母愛。
一個女博士如果不能為孩子付出必要的時間,那她教育孩子的結果,恐怕不如一個陪伴在孩子左右的沒有多少文化的媽媽。我們愛某一樣東西,就會願意為它付出時間。不把精力用在孩子身上,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少得可憐,是不會更深入地瞭解孩子需求的。願意花時間瞭解孩子,不失時機地捕捉和利用教育機會,對症下藥地教育孩子,才能給予孩子恰當的敦促、鼓勵,必要的警告、責備,才能掌握教育分寸,張弛有度。所謂的“隨機教育”,也就是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隨時觀察孩子。
作家池莉曾經在自己的書中寫道:“我發現從古至今,孩子都是一樣的;家長卻發生了巨大改變。現在太多的父母在孩子身上只願意花錢,不願意花時間、精力和心思。實質上是家長變得糊塗了,自私了,盲目了,愚蠢了,懶惰了,把責任都轉移給學校了,他們簡單地讓學校和社會培優班侵吞孩子所有的時間,而自己去賺錢,去應酬飯局,去打麻將,去出差去旅行,去享受各種各樣的成人娛樂消費。固然我們學校的教育體制和方式出現了很大問題,而在客觀上,家長的態度也慫恿和支援了學校。”
如何在忙碌的上班生活中,帶著孩子一起甜蜜地成長?我們知道著名主持人楊瀾,她是個忙碌的媽媽,但也是個盡職的媽媽。在家的時候,她會盡量陪在孩子身邊,與他們一同玩拼圖、打鬧,給他們講故事,與孩子們一起分享、感受,認真地傾聽孩子訴說;即使在外出差,也常常打電話回去,同孩子交流心聲。雖然工作很忙,但楊瀾只要有空,就和孩子們去動物園玩,和孩子一起看電影,還會一邊看一邊和孩子一起大叫……
多好啊,這樣的媽媽!只是辛苦些,但為愛付出的,再苦也願意。
還是那句話:人生幾十年,在孩子最需要我們陪伴時,把精力花在孩子身上,這是一件值得去努力的事!
讓孩子知道他對你多麼重要
有一件事情讓筆者觸動很大。有一次,去外地旅遊,住在海邊的一個酒店裡。那裡有一個表演的舞臺,每天晚上都會有演出。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氣氛熱烈地欣賞著各種節目。第二天早上,我們路過那裡,看見一個三歲左右的外國小女孩站在舞臺上表演,她的父母很認真地蹲在舞臺下看著,不時地鼓掌。舞臺下沒有椅子,而且那個舞臺很低,也就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