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算盤,我正疑惑,聽到身邊的導遊講修真觀乃鬼谷子流派的道觀,也是中國僅存的一個,這道觀門上的算盤就是一個見證。聽到這裡方才明白,我沒進道觀,因為對裡面的香火無甚興趣。直接從茅盾故居進巷子,開始穿行。
茅盾,初中時學過一篇《白楊禮讚》,而後又讀《子夜》,《林家鋪子》。對他便產生了厭倦,大概他適合政治吧!而我則傾向於沈從文,汪曾祺的恬靜自如。茅盾故居,沒有驚動便走過去了。巷子很深,一眼看不到尾巴,遇橋,於是轉到河的另一邊。河的另一邊,人少些,靜靜地望著河裡行駛的烏蓬船,想象著周作人的文章,用相機抓拍幾張,感覺頗有味道。走著,走著就到了雙橋。只聽導遊喊,左邊代表什麼,右邊代表什麼。沒聽清楚,我看右邊人好少,於是便走在右邊。有意思的是,有對老夫妻本在左邊走著,當聽到導遊的話後,那老婆婆硬是把老伯從左邊拉到右邊,與我走在一起。後來百度一搜,左是財富,右代表福氣。
進朝宗門,過財神灣便又是條深深的巷子。古樸的建築,青青的石板路。人流朝前湧動著,有點吵,我朝僻靜的地方走,結果走到別人家裡,被裡面兩個老媽媽說我不像正經人而罵了出來。以前穿行在江南小鎮,哪怕在別人的家裡穿過總會有路的。但在烏鎮我總結出來的這個道理被輕而易舉的否定。所以有時認為自己的經驗是對的時候,實踐檢驗一下後便會知道結果。
江南民俗廳,看著一副副曾經演繹過的生活畫面,於是用相機一一記錄,打算作為將來講給孩子們聽的素材。這裡涉及到衣食住行,婚嫁,祭祀,節日……等各個方面的民俗,令人大開眼界。我想在這留下自己的身影,於是請求旁邊的一個帥哥,幫我照張照片好嗎?他接過我的相機爽快地按了下快門。就這樣我被刻進他們的生活中。出來,看著深深的小巷驀然想起曾經看過的一部恐怖片《犀照》。電影裡的景色與這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也是江南小鎮,也是深深小巷,也是小橋流水人家。那電影所講述的愛情不知在有著1300多年的小鎮上是否曾經真的演繹過呢?
再值得一提的便是床,原來床的種類也有著如此之多,做工也可以如此精細。然後紡車,織布機也映入眼簾。看著紡車,腦海裡自然想起娘在冬天的某個夜晚紡紗或者織布的情景。無比留戀地看過一眼後,匆匆而過。轉了一圈,又回到剛進烏鎮的地方,意猶未盡。難道烏鎮就這個樣子嗎?帶著疑問又朝路西而行,西邊是商業街,賣的是散碎雜亂的紀念品。想起老大家的楠楠,我要給他買個什麼東西帶回去呢?街兩旁能入目的東西太少,在一家賣辟邪小鞋子的地方停下,那鞋子很好看,隨手挑了幾雙。而另家攤位擺設的撥浪鼓也頗適合楠楠,不過做工粗糙些而已,也索性買下。
離開那寫有烏青毓秀的牌樓,我嘆口氣,載著笆斗前來,帶回的卻是一個小小的竹籃。 。。
張襯
她,個子不高,胖乎乎的,走路慢條斯理,說起話來不溫不火。
在班級裡,她很平凡,屬於那種讓人看一眼就記不住的女孩。不知為什麼,我卻異常迷戀於她。經常在教室的最後一排偷偷地觀察她,聽她那慢騰騰的聲音一字一詞吐出。觀察她很長時間,我卻始終沒有走到她面前哪怕說上一句互相敷衍的話。
她的名字叫張襯,名如其人。當時她父親教我們地理,大多數同學不知她與父親的關係。她上地理課時與平常學生無異。我常常在想,她上父親的課會是什麼感覺呢?她父親與她一樣,胖乎乎的個子不高,不過看起來卻有種不怒自威的感覺,有時也不乏一點幽默。元旦前,我終於按耐不住送份禮物給她。禮物好象也未寫什麼太多話,無非元旦快樂之類。可笑的是第二天卻躲在被窩裡怕她把東西上交給班主任而不敢去上課。
中午去上課,我依然惶恐不安。同桌告訴我,班主任要我去他家一趟。我以為東窗事發,極不情願去了班主任家。班主任只是批評我為何不去早讀,並與我幾本《中學生數理化》。我暗自慶幸,欣欣然離開班主任家。
中午下課,與同學去食堂吃飯。一少年喊我名字,我回頭那少年也胖乎乎的與地理老師很像。我站住腳步,他上前遞我一黑色的袋子:“我姐姐讓我把這個還你。”我接過那黑色的袋子,有些喪氣。那少年也未說什麼,離我而去。同學拍拍我,他姐是誰?幹嘛還你這個東西。我沒回答。同學卻死皮賴臉追問。我告訴他。他笑了,驚訝道:我以為誰呢?怎會是她?我也無奈笑笑。
我無心讀書在一雪天離開校園。第二年又入學,剛好與他弟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