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時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功不成名不就,就不在寫字上多用心。
我一歲時奶奶就去世了。那時,爺爺成天就在書房裡待著。我跟爺爺歲數差距比較大,他對我們很慈愛。爺爺跟我們也沒有什麼共同語言,那時也不興出去旅遊啦之類的事。他跟老家鍾祥有書信來往。爺爺也回過老家多次,究竟為什麼我也不是很清楚。他在鍾祥的讀書人中有點小名氣,又做過京官,給故鄉增點色。所以,鍾祥很多人都知道爺爺。那時在南京,爺爺編修過《鍾祥縣志》。爺爺也有一些朋友,不會太多。他的一些朋友我見過,見過不見得認得。也有一兩個當官的,比如沈鴻烈沈鴻烈,北洋時期,在張作霖手下當過東北海軍艦隊副總司令。“九一八”事變後,渤海艦隊調防山東青島,兼任青島市市長。全面抗戰爆發,韓復榘棄濟南,被蔣介石正法,沈鴻烈繼任山東省主席,堅持抗戰。1942年,沈鴻烈赴重慶,先後任農林部長、國家總動員會議秘書長等職。;文化教育界也有一些朋友,填填詞書法往來,互相唱和一下。他自稱詞人,與詞學家夏承燾先生有許多詩詞唱和書信往來,但詞集並沒出版過。他不承認自己是詩人。其實也作詩,他作詩或作不出道道來。2004年10月13日晚,李光謨講述,作者記錄,馮志整理。李權生在鍾祥,娶在鍾祥,學在滿清,仕在滿清。鍾祥有他的根,而他的生活圈、社交圈卻在北平。隨著社會家庭的變遷,他儘管努力調適,但一個七十歲的老人恐怕不大容易適應。當時父親的朋友家裡每家的生活習慣都很不一樣。朋友中留洋時間比較長的,像趙元任、李方桂等,趙家把小汽車也帶回來了,收音機不用說了,還有縫紉機、冰箱啦……
第五章 從北平到南京(10)
父親的收入也很不錯,我們沒蓋房,租楊步偉家的小洋樓,吃的穿的都很普通,很多東西我們都沒見過。一直到抗戰那年,1937年,一次到房東家(是趙元任家親戚),第一次看到了收音機,那時叫無線電,一個方盒,高高的盒。大家都很新奇。我爺爺說這個人怎麼在這後頭說話?跑到後面去看,覺得很奇怪。我家貴重點的就一個土造的冰箱,是木頭的,放天然冰。裡頭是洋鐵皮的,中間不知拿什麼填充隔熱。冰塊可儲存二十四小時。要用點冷的,喝點冷開水啦,瓶子可放在裡頭。有這種冰箱就不錯了。但趙元任家就用電冰箱了。2004年10月13日晚,李光謨講述,作者記錄,馮志整理。李家的生活方式,包括消費習慣,並不全是依照李濟的好惡取捨作標準,他是事親至孝的人,得首先考慮父母,還需兼顧太太陳啟華以及兩邊家族的認同。不能像趙元任、李方桂等幾家生活得那麼灑脫自在。陳啟華與大女兒鳳徵在南京家裡的小院。(李光謨提供)
如果要說奢侈品,我家也買了黃包車。拉車的工人先送三個孩子上學,三個娃娃擠一塊走一趟,又回來拉我父親上班,就沒事了,幫幫工,打掃院子,收拾收拾東西,到下午又接我父親下班。那時沒有公共交通,住的地方在楊公井,父親上班在北極閣。那一段路有十好幾裡。父親已四十出頭,要徒步走也夠遠了。
家裡還有個留聲機是奢侈品,爺爺聽戲,母親也聽戲,聽京劇。後來也有些音樂唱片。放的時候不多。父親不享受這些,他回來就在他的書房裡。吃飯的時候才叫他下來。
小姑那一段也在南京,跟爺爺關係不好,老大不結婚,爺爺老逼她。小姑與父親關係好,與母親姑嫂間關係也不是很融洽。她離開南京後,一般只有過節過年或爺爺的生日才來。總要吵一頓才走。她有一個女朋友,是一個年輕寡婦,我們背後議論她是不是同性戀,兩人一直住在一起,都沒結婚。同性戀在舊社會是很異端的。她一直不承認。爺爺覺得女人獨身主義啦,女的跟女的住在一起啦,很看不慣。姑姑脾氣很大。爺爺逼她結婚,她就吵,不歡而散。母親不敢得罪她,父親不大管這些事。姑姑有什麼事求他,他也願意幫忙。2004年10月13日晚,李光謨講述,作者記錄,馮志整理。李光謨的小姑即李濟的小妹李葆華,比李濟小九歲,畢業於北平女師大外語系,在女子學校教過多年的書。傅斯年曾有心調她進史語所,他在1935年3月7日給李濟的信中寫道,“關於鍾女士辭職,其繼任一事,乞兄一想,令妹未知於此可相宜否?請兄一考慮之。”所檔:考2—47。儘管那年頭一個女大學生謀職艱難,而史語所薪俸可觀。但依李氏兄妹的性格,他們都不會願意一個鍋裡舀飯,一個屋簷下共事。爺爺就一個弟弟,去世比爺爺還早,留下一個獨生子,我們叫他伯伯,名李湘,字積之。爺爺很孝順父母親。曾祖母去世時把照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