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自居作用,實際上是複雜理性藉助替代物件,以使焦慮得以徹底與環境脫鉤,使焦慮不能順利進入意識領域之內的一種機制。
這個複雜理性在其內部建立的替代物件,我們可以把它稱之為理性典範,是使焦慮能夠放棄它的最初目的的唯一條件。
理性典範,是個體人格結構中居於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
從支配性的角度看,理性典範是受完美原則支配的。
理性典範,主要是指那些心理的個體意象格局向複雜理性提出的最完美的要求,包括人格各方面的和諧、充實和完全,可以說是心理的個體的一種以實現自身意象格局居中守正為目的的理想。
理性典範的產生,是必然的。
理性典範的起源,是兩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作用的結果。
一個,是生物本性;
另一個,則是社會禁忌。
從生物本性來看,理性典範,是由生命衝動受到抑制而逐漸形成的,它,根源於生命衝動的本能,生命衝動的唯一目標,即在於求樂,也就是以追求快樂為目的,按照“快樂原則”行事,儘管生命衝動在受到複雜理性抑制的情況下,難以實現直接的快感的滿足,往往是不愉快的,甚至,是痛苦的,但是,生命衝動的唯樂原則,卻始終佔優勢,生命衝動,總是以獲得完全發洩的快感為其終極目的,因而,作為一種恢復事物某種最初狀態的需要,生命衝動雖然處在嚴厲的抑制之下,也時刻伺機尋找發洩的途徑,否則,心理的個體也就不能經常達到某種心理狀態的暫時平衡,正是基於這種生物的本性,一種恢復事物某種最初狀態的需要,使得心理的個體逐漸在複雜理性中,形成這樣一種能力:它從周圍環境的影響中,收集起環境對複雜理性提出的而簡單理性始終未能達到的要求,並使之從複雜理性中分離出來,這,也就是我們稱之為理性典範的東西,結果是,當心理的個體不能透過簡單理性本身使生命衝動得到直接滿足時,就有可能從那個已從複雜理性中分化出來的理性典範中尋得快樂滿足;
從社會禁忌來看,理性典範,反映了心理的個體所從中生存的那個環境向心理的個體提出的行為準則和外在要求,作為抑制生命衝動獲得直接滿足的外部力量,這種行為準則和外在要求,最早主要是來自父母的規範,以後,則由教師或其他權威人士替代了父母的角色,進而,推及兄弟姐妹、鄰居玩伴、親朋好友等等“重要的其他人”,由此,而形成帶有強迫特點的專制命令形式的社會禁忌,社會禁忌是外部世界的代表,現實的代表,社會禁忌總是用一系列獎勵和懲罰所教導的行為規則,規範心理的個體,極力將心理的個體予以同化進去,為了順應社會禁忌,以實現個體自身意象格局居中守正,慎求無咎,心理的個體便以社會禁忌為榜樣,藉助社會禁忌的抑制力量,在自身建立起同樣的抑制力量,作為內部世界的代表,凌駕於簡單理性之上,以強有力地控制被抑制的生命衝動,從而,形成理性典範,“得到獎賞的”,即有利於心理的個體自身意象格局居中守正的行為所教導的行為準則和外在要求成為楷模的一部分,而楷模,則是自我理想(按:指要求個體自身的行為符合自身理想的標準,如個體所作所為符合自身的自我理想時,就會感到驕傲)的一部分;“受到懲罰的”,即不利於心理的個體自身意象格局居中守正的行為所教導的行為準則和外在要求成為批判能力的一部分,而批判能力,則是良心(按:指規定個體自身的行為免於犯錯的限制,如個體所作所為違反了自身的良心,就會感到愧疚)的一部分,一旦以自我理想和良心為要素集合而成的理性典範成為心理的個體複雜理性的範型,則個體的行為就不再象起初的行為那樣,是由社會禁忌來控制,而是由理性典範來決定,作為人格結構中的道德部分,理性典範同社會禁忌一樣,經常表現為構成對生命衝動實現完全滿足的障礙,理性典範的主要職能,即在於指導複雜理性對受到抑制的生命衝動實行支配和統治,並在環境允許的時候將生命衝動成功地予以改造,使其以對心理的個體意象格局居中守正無不利的形式得到最後滿足,從而,實現保護和拯救的功能。
儘管複雜理性試圖透過自居作用來控制焦慮,並把它歸於自己掌握,但是,應當看到,作為在潛意識內潛伏的強烈的本能衝動,焦慮的活力並不能被複雜理性完全控制住。
複雜理性對焦慮的控制,從根本上說,是沒有力量的,是極其有限的。
因為,複雜理性的力量不過是藉助理性典範的影響,對焦慮和它的趨向施加壓力,努力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