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如狄仁傑、婁師德這樣的大臣的確也太少了。而且朝、軍又都依靠他們,更顯不足了。所以,她要破除舊套,不拘一格選用人才,使武則天時代成了有唐選人用人制度的大改革時代。
唐初選官,在貴族特權蔭封制。即勳臣、外戚、宗室、高官的後代一出生便是官,而且就是高官。科舉所選,了進士才能得到九品官。所以,唐初的官僚制度仍然是士族地主把持官職,寒門庶族備受排擠。
唐太宗使前朝科舉制成為經常的選人制度,使庶族地主有了進身機會。但是,由於錄取名額太少,應詔參加考試者二千人,進士只能錄取幾個人,最多也二三十人,此所謂“栓樹只生三十枝”。
的專科人才。建議考試內容增詩賦各一篇(永隆二年增)'《通典?選舉》,卷5,典84上。',自此以後科舉考試有了詩的內容,被後世各代採用,對唐代詩出現高峰以推動作用。永隆二年(68年)前,考試內容是時務策和《左傳》《禮祀》等經書。高宗去世後,用“四匭”讓國人來都城自薦(見前),包括平民百姓在內,凡有一技之長者皆可破格提拔。
武則天做女皇后,於天授元年(69o年)她親自在都城南門內洛城殿,面試貢人。這就是後世延續千餘年的殿試製度,殿試增加了考生的榮譽感,使科舉考試受到社會的重視。長安二年(7o年),武則天又創武舉科,以選拔軍事人才,適應了當時邊疆戰爭對武人的需求,武科考試,一時延續到十九世紀末年。她還開創“南選”,即從邊遠地區選拔人才。她增加科舉名額,在她輔政與執政的五十多年裡,進士及第人數共一千多名,每年平均錄取的人數是貞觀年間的兩倍多。
武則以為科錄取的人數太少,不是官用,尤其不足以打破士族把持官位的現狀,她便於科舉制度之外,採取各種方法蒐羅人才,讓廣大寒族知識分子得進官職的機會。她採取自薦、自舉、“延思”等方法,不拘一格、不論出身地位,都可以自薦,特別是有才者更受她的歡迎。
她曾派遣央官員到地方監察民員的行為作風,又令派到地方的“十道”官負責在地方選人,使天下的各種有用之才都有任官、任職機會。那些因正科名額限制落榜的、鄉村教師、各種自學人士皆被搜揚。這些人不再正式考試,就可直接被授官職。為此,武則天還增加實用的官位,如評事、拾遺、被闕等,由這些未經考試者充任。這樣一來,吏部銓選的官員人數大大增加,武則天即位之前,全年選官千人以上,而垂拱以後,每年被選用的在小官員增加到五萬人。
為防選人太濫,無真才實學者混入被選隊,武則天於長壽元年(69年)創“試官”制度,即把選上來的知識分子暫時授給官職,進行試用,不合格者淘汰不用,合格者繼任,好的人才根據個人素質特長和成績升任。這年一月,武則天親自召見全國“十道”存撫使選拔的人,“無論賢愚,悉加擢用,高者試鳳稅舍人、給事,次試員外郎、侍御史、補闕、拾遺、校書郎。試官自此始。”於是引起現任官員和貴族的不滿,有人以打油詩譏諷曰:“補闕連車載,拾遺平斗量;把推侍御史,碗脫校書郎。”有人又加了一句:“糊心存撫使,眯目聖神皇。”尤其後一句,是諷刺推薦撫使是被漿糊糊住了心竅,而武則天女皇被灰土迷住了眼睛。他們用的老子“播糠眯目”的典故,說的是政治不英明淨做昏亂的事。因此管理肅風的御史使便去調查,抓住了寫後兩句的儒生沈全,說他誹謗朝政,要在朝堂上施以杖刑,再交給刑部處罰。武則天笑著說:“但使卿輩不濫,何恤人言,宜釋其罪。”'《資治通鑑》,卷o5,長壽元年一月。'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贄讀唐書,看到這個記述後,拍案叫絕,批十個字:“勝高宗十倍,宗萬倍矣
武則天還增加許多“制科”。制科又名制舉、特科。由皇帝臨時定立科目,下令考選,因皇帝的命令稱“制”而得名。根據王應麟(宋代人)所著《玉海》開車,制科出現於漢朝,但其科目有限,唐朝武則天時有過五十九科之多,並且認為統計不全,不止此數。較為重要有的“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辭清麗科”,“博學通藝科”、“武足安邊科”,還有“詞標苑科”、“擅詞場科”、“殉節寧邦科”、“長才度科廣”、“群拔類科”、“不求聞達科”等等,難據其數。總之,盡是讓選人程式簡單、多樣,讓那些出身寒微而有才識者進入仕途,使朝廷不斷增加新鮮血液。據史書記載,武則天坐殿以“制科”選賢,一天就選出一百三十多人充實朝廷和地方。
她還多次下詔求賢。詔書要求地方官把那些“其才廣度,沈跡下僚,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