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就或失敗、或自殺、或投降,這些男人也太讓她失望了。所以惱火,在於時至諸王叛亂之日,她都是以尊敬、優撫對待他們,一點一滴未虧待。相比之下,她對自己的親戚卻很苛刻。真是敬出了一群豺,養出一群狼來。既然他們不知好歹自己跳了出來,正好誅殺,省得再為禍害。於是,她派監察御史蘇去處理。蘇提問了叛亂人之後,報告給太后說查不到他們叛亂的證據。有人說,是他與叛亂的人通謀。太后就詔見蘇問他是否和叛亂人有關係,不願查或隱瞞了實況不願說呢?蘇竟一個字也不回答。太后知道這是個儒者,不是問案的材料,就派他去做了河西監軍,另讓周興問案。
其實叛亂罪按唐律都要處極刑、滅族的,沒啥問頭,蘇幾不忍心這麼做。周興是有名的酷吏,案子到他手裡就好辦了。他把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黃公李譔、常樂公主等人抓到洛陽,勒令他們全部自殺就結案。武則天聽說叛亂主犯全自殺了,也不問具體的問案情況,下令把諸王的姓改為“虺”,“虺”是毒蛇的意思,駱賓王曾在討伐她《檄》裡用毒蛇比喻她,現在就讓叛亂者姓虺好了。同時下令把叛亂人的所有親族黨羽都殺光,這就是封建社會的滅族大罪。
豫州是叛亂動的特別區,越王李貞在這裡組織軍隊,攻陷縣城、私授官銜,涉及的人太多,情況複雜。武則天就派軍審理罪案聞名當時的昌左丞狄仁傑任豫州刺史,去辦理豫州的平亂善後事宜。
狄仁傑到了豫州,地方已據律治越王李貞的黨羽達六七百家,抓到監獄的五千多人,司刑者正在準備一一殺戮。狄仁傑是通曉唐法的,這樣辦理也沒有錯,但他也知道,真正的叛亂死黨只是少數,這麼多人都是被牽連進去的,都不擁護叛亂,而罪魁禍越王李貞父子都已死了,殺這麼多人只能造成仇恨。所以,他接理案子後便給武則天寫了個密奏,讓部下送給了太后。武則天開啟密奏,上面是這麼樣寫的:“彼皆詿誤,臣欲顯奏,似為道人申理;知而不言,恐乘陛下仁血之旨。”就是說,這些被判有極刑、滅族罪者都是無辜受牽連者,如果臣把他們如何受牽連、造成詿誤奏明瞭,就等於替他們鳴冤。可是如果臣明知他們和案情無關,又不說話,全把他們都殺了,這實在又違反了陛下仁恤愛民的旨意。”武則天是何等英明,她哪裡是聽了一兩句好話就沾沾自喜,放棄原則和初衷的人呢?所以,《資治通鑑》用狄仁傑密奏給武則天戴上個“仁恤”花帽,就讓她一高興,全部敕免了罪犯,那個就太瞧不起武則天了
實際上,武則天的想法和狄仁傑是一致的,李貞父子叛亂不得人心,既然已自尋了死路,也不想牽連太多。所以,她立即同意了狄仁傑的密奏意見,把犯人都流放到豐州(今內蒙河套地)戍邊。如果這些人在必殺之列,狄仁夥那句話是改變不了武則天的主意的。
據《資治通鑑》記載,這些被敕免死刑,流放河套,途經寧州,狄仁夥曾做過寧州刺史,那裡有當地人為他樹的德政碑。寧州百姓見到這麼多被流放的人,便說:“是我們的狄使君讓你們活下來的吧?”就引他們到碑前設齋三天。狄仁傑是國曆史上的傳奇人物,也是封建社會頌揚的好官、清官,和後來的包正一樣,被傳奇化了。既然被故事化,是否有這些故事就難說了。當然,清官總比貪官好;但清官也是官。封建社會的輿論,往往製造一些清官讓人民擁護,也是一種統治策略呢。比如,當時的六七百戶,五千多人,是傾家被押去河套的。他們一路遙遠被趕過去,到邊關後去服苦役,其後果又能比一刀斬死好多少呢?這樣的痛苦折磨、折磨而死等著他們,還有什麼值得到狄仁傑的“德政碑”前“設齋三日而後行”的呢哎可憐的封建社會的百姓啊,當官的留點臨時的“甜頭”,就叩頭“設齋三日”,可憐啊
當然,像狄仁傑這樣的官畢竟在眾官裡鳳毛麟角。當時,節制討伐叛亂諸軍的元帥張光輔還在豫州駐紮。將士們不斷向地方勒索,提出各種無理要求,狄仁傑不理睬他們。張光輔見狀大怒,向狄仁傑說:“你一個州將怎麼敢輕視我這個元帥”狄仁傑回答:“亂河南者,只是一個越王李貞。今天一個李貞死了,卻有一個萬個李貞出現”張光輔問他,說這話是什麼意思,狄仁傑說:“您率領三十萬大軍,要殺的只有一個越王李貞,而城聞官軍至,出城投降的把城的四面都踩出路來,而您卻縱將士暴掠,殺已投降的人邀功,血流遍野,這不是一萬個李貞又能是什麼?我恨無尚方寶劍斬殺你,如果有,殺了你之後我因此而死地視死如歸”張光輔見他大義凜然,只好無言而歸。不久,張光輔上奏狄仁傑對他不遜,狄仁傑被貶為復州(今湖北沔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