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這個過程中,劉備集團最為擔心的是孫權集團內有投降曹操的傾向,如果孫權投降了曹操,那麼,劉備除了被俘或被殺,不會有另外的出路。
可是,在孫權的集團內部,的確有一個投降派,那就是以張昭為首的文臣隊伍,他就像我們在前面講到的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的謀臣,他們與領導者的利益是不一樣的。孫權不敢投降曹操,怕被曹操殺掉,而他們卻不一樣。他們投降曹操只是換了個主人,說不定還能升官;而一旦抵抗失敗,他們以及家小都可能身首異處。所以,他們從自己的利益出發想說服孫權投降曹操。一旦孫權發生動搖,聽從了他們的意見,那麼也等於覆亡了劉備集團,所以諸葛亮的最大任務就是駁倒這些人的投降論,鼓舞起孫權抗戰的信心和決心。
果然,諸葛亮不負使命,用了各種方法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諸葛亮除了“舌戰群儒”,打嘴仗駁斥了群儒的投降論調之外,他又用激將法試出了周瑜的態度,並與他合力去勸說孫權抗曹。
在劉、孫兩家聯合抗曹的過程中,我們還必須注意到一個量的分析。
孫權說:“我不能讓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大約孫權的全部兵馬,也就是十來萬人,而曹操獲得了劉表的軍隊之後,有八十三萬人,我們把十萬這個基數看做是“1”,那麼,孫權的實力是“1”,而曹操的實力是“8”。劉備呢?按照諸葛亮的說法,雖然劉備有過長坂坡之敗,現有大量士兵逃亡,加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率領的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即一共有兩萬兵馬,但這肯定是誇大之詞。本來劉備就不足萬人,再加上曹操大兵的襲擊,估計最多也只有五千兵馬,所以加上劉琦的兵力,他的實力指數是“0。15”。當然,孫權也需要這種聯合,以增強自己的力量。但是劉備的兵力如此之小,再加上他剛被曹操打敗,能否再戰也是值得懷疑的。因此東吳方面看不起劉備的力量是情有可原的。實際上,赤壁之戰抗曹勝利之後,孫權看到了劉備實力不大,就想吞掉劉表原來的地盤,奪得荊、襄之地。這為後來導致劉備、孫權內鬥以及關羽敗走麥城埋下了伏筆。
劉備在結盟時的實力指數(1)
無論是戰國時代的諸侯六國的合縱,還是赤壁之戰前的孫、劉結盟,每一個加盟者的實力指數是不能不考慮的,在西方,這個指數被稱為“權力指數”。
什麼叫權力指數,其實就是一個人在一個集團內所具有的權威,在一個集團裡,你的話沒人聽,沒人理,說了也不算數,那麼說明你什麼權力也沒有;要是你說話“一句頂萬句”,就是說你有絕對的權力。當然,一旦擁有了絕對的權力,也就是一個專制集權的統治者了。
在提倡民主政治的西方,恐怕誰都沒有絕對的權力,連總統都會受到國會的彈劾,犯了罪同樣必須接受司法的調查,因此西方人認識到權力對於每一個人都是相對的。
相對的權力有一個獲得權力的前提,這個前提就是遊戲的規則。我們都知道,當一家股東控股達到51%以上之後,它就擁有了決定權,董事長是由這家股東擔任的,總經理由這家股東委派,一些方案只有得到這家股東的同意方可透過。
但是,在一家非常大的公司中,往往不可能讓獨家股東或公司的個人資產控股達到51%以上。就是比爾·蓋茨的資產,在微軟中也只能佔到19%。如此一來,就只好由幾個老闆、幾個股東聯合起來,建立一個同盟才能解決問題。
在美國議會中,也同樣如此。是民主黨佔據議員的51%,還是共和黨佔據51%,情況就大不一樣了。如果總統是共和黨人,而議員也被共和黨控制,那麼總統的議案就容易被透過;反之,則會處處給總統掣肘,總統很可能寸步難行。
遊戲規則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群體裡是不一樣的。議會里透過議案,可以定為簡單多數同意就獲透過,也可以定為2/3的票數透過才算數。不同的遊戲規則就有不一樣的玩法。然而,不管你的規則如何,人們努力的目標,都是為了爭得更大的說話權(主宰權)、表決權、控制權,最後的目的是為自己的黨派、集團甚至個人贏得更大的利益。
於是,西方的經濟學家就對聯盟中誰會有更大的說話權的問題作了如下的研究:
我們假設,一個資本家,有5個兒子,他死時,將他的遺產公平地分給了這5個兒子,他們每個人都佔據了20%的資產。
隨著歲月的流逝,有的兒子守土有方,經營有道;有的兒子則是沒有出息的敗家子。如此一來,他們的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