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1/4頁)
負債賭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ぢ萑�克勞觥2還��謔笛櫓校�榪菝鷳蕕男Ч�淺2晃榷ǎ���ぷ髯樽芙幔�行┑胤揭惶熘�詰乃�桓叩筒灰唬��歉叱宓�榪菖ǘ仁本突崦揮行ЯΓ�磽猓��濾�掠斜浠�倍薊崴鷙Σ榪蕕納鄙肆Α�
第二個辦法是用火燒,在河灘邊上的蘆葦灘堆上雜草和柴火,點起大火付之一炬,所有在地面上生存的釘螺都會被燒死,但生活在泥沼或淺水的釘螺卻毫髮無傷。
第三個辦法是推廣將水田改成旱地,或者不種水稻而改種黃麻、紅薯、大豆等各種旱作物。這個法子杜絕了不少農民下田幹活時被傳染的傳播途徑,卻不能在江南水鄉大規模推廣。
同期總結出來的滅螺方法還有發動群眾查螺撿螺。從少先隊員,到工人、農民,每人都帶著一雙筷子到疫地撿螺,每次都能撿來不少,可距離消滅釘螺的目標無異於杯水車薪。
幾經摸索,防治組最後總結出了一個有效的法子:開新溝填舊溝,土埋滅螺。
無心插柳找到填埋法(2)
這個不要錢只花工夫的辦法完全是在偶然中被發現的。說來也是巧合,1950年江西省水利部門在獅子巖邊修建白塔渠,解決旁邊兩個省辦農場的灌溉。工程中,開新溝的土把久已淤積的舊溝填平了。後來在全縣大規模查螺時,發現新溝完全沒有釘螺,而舊溝裡的釘螺也全被埋死了,變成了白色的螺殼。
有了這個發現,方誌純喜上眉梢,寫了一首詩在《江西日報》發表,詩的標題就是《消滅釘螺歌》。
隨後,餘江縣從馬崗村開始了一個鄉大面積的“開新(田)填舊(田)”試點,獲得成功後又在全縣推廣。1957年7月30日,中共中央血防9人小組辦公室負責人鄭崗率調查組來餘江縣進行防治效果調查,為時10天,寫出了《關於餘江縣基本消滅血吸蟲病的調查報告》。
“開挖新溝填舊溝”的滅螺經驗被正式認可了。
。 想看書來
天連五嶺銀鋤落
有了“開新填舊”這個滅螺的法子,餘江人開始了兩年多浩浩蕩蕩的工程。毛主席《送瘟神》一詩中寫的“天連五嶺銀鋤落”這句話,就是對人們挖溝填坑之舉的生動寫照。
從1955年冬到1958年春,在這3年的冬春季節裡,餘江人共發動了萬多人投入滅螺戰鬥,填平了300多條有釘螺繁殖的舊溝渠和500多箇舊水塘,填老溝347條,長382華里,開新溝87條,長334華里,填舊塘503口,搬動土方416萬立方。
“開新填舊”有著嚴格的技術操作規程。據當年參加這一工程的吳水林老人回憶說,先清理溝岸塘畔的荊棘樹木,剷下表層有螺的草泥,厚度為15厘米至20厘米,再將這些草泥翻過來推入溝底,從無螺區挖來旱土攙上石灰,填入舊溝打實,新土至少要填1米厚,然後再在上面撒一層石灰。舊溝填滿後要做上標記,3年之內土地不能翻動,更不能耕種。如果開新渠時,一定要與舊溝保持一定的距離。新舊溝偶有交叉,要對舊溝進行徹底滅螺處理。
實際上,根據防治組的實驗,只要把釘螺埋在距離地面15厘米以上的深度,1個月之後殺滅率能夠達到100%,而這樣遠比釘螺存活能力更嚴格的操作要求,則保證了“瘟神”一去不再來。到了現在,很多當時填上的溝渠都已經變成了耕地,或是在原地蓋起了大樓。
現在的人恐怕很難想象出那種千軍萬馬齊上陣的壯觀場面了。人流滾滾,紅旗飄飄,口號聲聲,歌聲陣陣,挑燈夜戰,男女老少,爭先恐後……那麼長的溝渠,那麼多的土方,全都是靠著人們肩挑手挖幹出來的。那浩大的聲勢,充滿了吸引力、衝擊力和誘惑力,有誰願意袖手旁觀呢?
當時,陳則民擔任餘江縣水利工程委員會副主任,每天在工地和數以千計的人一起揮鎬填溝。當年的艱鉅和困難、危險和勞累、原始和普通,至今歷歷猶新。
“大家都日夜奮戰,堅持工作,不去考慮保護自己。總覺得過多地保護自己是羞恥的事情。”陳則民說,“不過,那時也沒發配給我們什麼用於保護的裝置和器材。每人能有一卷綁腿就算不錯了。”明知道身處在隨時可能感染血吸蟲病的疫區,卻沒有人顧得上做保護。工程每推進一米都要仔細排查,如果在舊溝舊塘裡發現了不合規範的操作,或是在新溝新塘裡發現了一個釘螺,整個工程就都要推倒重來。
其實,保護措施非常簡單,只要穿上長筒雨鞋、戴上手套就行,但在他們的心目中,“反正要和農民打成一片,穿上長筒鞋在農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