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警以總統之禮相迎。北京市民也都懸旗歡迎。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九、同盟會與四黨合併成立國民黨
九、同盟會與四黨合併成立國民黨
孫中山到北京前,北京各政黨即已開始了分化和合作的重大演變。原來在南北和議成立的前後,有些只知有民族主義的同盟會會員,認為革命的目標已經消失,便從同盟會中分化出來,另外組織一些爭取政治地位的小政黨。有些小政黨則是時代的新產物,掛上一塊招牌,發表一篇宣言,拉出幾個大名的政治要人來作為他們的領袖,以便於進行政治投機活動。南京臨時政府時期,臨時參議院內部互相對立的政黨,主要是同盟會與江浙人士章炳麟、張謇為中心的“統一黨”。與以湖北人士孫武、藍天蔚、劉成禺為中心的“民社”,君主立憲分子籍忠寅、周大列等所組織的“國民協進會”,聯合起來成立一個“共和黨”,推戴黎元洪為名義上的領袖,成為同盟會的主要競爭者。除了這兩個政黨外,參議院還有谷錘秀、張耀曾、吳景濂等的“統一共和黨”,立於第三者的地位而有舉足輕重之勢。在此時期,同盟會的政治活動家宋教仁透過私人關係與“統一共和黨”建立了密切關係。
宋教仁在南京臨時政府結束階段,他所持的政見與孫中山不同:孫中山主張將政權讓與袁,同盟會退為在野黨,宋則主張“毀黨造黨”這就是放棄同盟會的名稱,吸收其他小政黨組成一個大政黨,並在國會中取得第一個大政黨的地位,從而擔負起組織責任內閣的責任。這個主張也是放棄在總統問題上,軍事實力上對袁的鬥爭。這個主張很快地獲得了大多數同盟會會員的熱烈支援,因為他們渴望政權已久,在革命成功之後退為在野黨,是與他們的利益不相符合的。
宋教仁是一個很好的演說家,而且還是一個馳名的政論家,經常用筆名在報上發表政見。同時不僅與“統一共和黨”取得聯絡,而且與“國民促進會”、“國民公黨”、“共和實進會”這三個小政黨取得聯絡與同盟會合併。在孫中山到北京前,同盟會合併以上四個政黨組成一個大政黨打下了基礎,只等孫中山一到就正式宣佈。
孫中山到北京第二天(1912年8月25日)同盟會宣佈與四黨合併成立國民黨,孫中山出席發表了組織###的演說。同盟會原來以孫為總理,黃興為協理,宋教仁等為幹事。自改組為國民黨後,改推孫為理事長,黃、宋等九人為理事,並設參議三十人以容納各方人才。國民黨的成立,使宋立刻成為黨的核心和政治上最活躍的人物。
1912年底到1913年初,進行國會的選舉。選舉揭曉,國民黨兩院議員共佔392席,共和、###、統一三黨聯合起來佔223席,國民黨的壓倒優勢使君主立憲派為之失色,同時也使袁世凱感到失望。
1913年5月11日,在梁啟超的建議和主持下,共和、統一、###三黨合併成立“進步黨”,因此國會中四黨並存的局面變成了兩黨對峙的局面。進步黨推出黎元洪為該黨理事長,以對抗孫中山為理事長的國民黨(實際負責人為湯化龍與梁啟超)。
孫中山到北京後,錯誤地認為袁的品質不如傳言中之惡劣。他極力勸黃興北來,在致黃電中說:“以弟所見,項城實陷於可悲之境遇,而絕無可疑之餘地。振武案實迫於黎之急電,非將順其意,無以副黎之望。弟到此以來,大消北方意見。兄當速來,則南方風潮亦可止息,統一當有圓滿之結果。”
孫中山到北京的主要目的,是想說服袁加入國民黨,並且願意以黨的領袖地位讓給袁,使之能為黨所用;說服袁遵守責任內閣制,以限制其個人野心和違法行為;說服袁仍然遷都南京來,以避免北方腐朽勢力的包圍。為了表示與袁真誠合作,他和黃興相約共同放棄正式總統的競選,擔保袁當選,並且發表了十年不換總統的主張。
孫中山在北京一共住了一個月,與袁進行過十多次的會談,但都沒有談到此行三個目的。他曾經談到“耕者有其田”,又談到收回硬弊代以紙幣的政策,而使他感到詫異的是:他每次提出來一個問題,袁都叫一次好,完全沒有表示不同的意見。袁也談到梁啟超將要回國,希望孫中山不念舊惡予以效力民國的機會。孫也接受了這個意見。
一天,孫表示願在十年之內修築鐵路二十萬裡,請袁在同一時期訓練精兵一百萬。袁高興得站起來大呼“孫中山先生萬歲”。孫也回報聲“大總統萬歲”。
9月9日袁以總統命令發表“特受孫文以籌劃全國鐵路之全權”。
9月20日,袁向臨時參議院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