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因此這些人就流落到馬來半島,尤其是新加坡為最。
很快,這部分人在因為種種原因故態復蔭,在馬來半島開始找華人的麻煩。英國殖民當局認為首先是社會結構和這些人地就業問題引發了不滿。因此在初期儘量地安排這些人到半島上的種植園工作,不過為數眾多的無業人員是殖民當局無法妥善安排的,英國人開始因為當初莽撞的大方決定而後悔了。荷蘭人都明智地決定不要這些人。而英國則抱著自己的文明世界地代表,是世界頭等大國地心態接納了麻煩。到了1916年“月,騷亂逐漸形成。而當地華人為了在騷亂中自保。一方面自行武裝起來(青龍會)。一方面與騷亂者談判達成了默契,最後,在暹羅、緬甸、安南的獨立風潮影響下,騷亂變成了要求馬來半島自治的動亂。到了1917年的四月,新加坡和馬來半島上時常響起激烈的槍聲。獨立者和殖民者在城市外圍開始交火。而殖民者因為陷入歐洲大戰的關係,無法抽調足夠地兵力來消滅獨立軍,卻只能看著獨立軍壯大起來,佔據了絕對的優勢。
龍劍銘從艦尾回到了艦橋司令室,心裡卻在估算著在目前的形勢下,英國會於何時主動撤出中南半島,這裡的殖民地現在不能為英國的戰爭提供資源,相反地,還在嚴重牽制著大英帝國的投入戰爭,還在用逐漸變大的獨立戰鬥威脅著殖民當局的存在。
英國人不明白亞洲發生的這些事情的幕後原因嗎?不可能。傻子都明白。至少英國人能夠猜到中南半島上地獨立風潮跟中國有關。但是英國政府並沒有掌握到確切地證據。獨立者用的武器是德制毛瑟,獨立軍地組織方式也近似於德軍。一切的表面現象都是在證明,這些問題是德國煽動起來地。成熟的政治家不會相信表面現象。他們願意深入地分析這些地區對中國來說的重要性。在“亞洲是亞州人的亞州”口號下,在中國參戰前協約國答應在中國周邊地區不得增兵的前提下。做咋。人情把這些殖民地換成對德國在非洲殖民地的控制。這對於英國來說還是比較划算的。
當然,英國人不敢在這個時候就中南半島已經成為事實上的獨立狀態發表官方的意見,因為這勢必波及了同樣在獨立思潮主宰下的英屬印度!
印度的問題和中南半島上所謂的印度支那問題不一樣。英國國王頭上戴著的是印度皇帝的皇冠,這個頭銜圓滿地戴上去後要摘下來就很痛心、很困難了。
印度,面前已經在軍事事實上分裂成了兩部分,印度河西岸穆斯林為主地區被武裝良好的拉吉姆團控制著,裝備中國槍械的拉吉姆團顯然跟中東地區的“泛伊斯蘭聯盟”有著密切的關係。英印總督俺士答驚駭地發現,自己手裡的殖民地軍隊竟然不是拉吉姆團的對手,從1915年下半年開始就在印度河西岸節節敗退,到1916年6月庫特阿馬拉戰役失敗的訊息傳來後,大量殖民地軍隊的印度士兵逃回他們的老家——印度河西岸,其中絕大部分很快就加入拉吉姆的軍隊,開始與英軍對抗。這麼一來,英印殖民地軍裡不再有穆斯林,只剩下印度教徒和不愛打仗的婆羅門教徒。這就造成了一個既成的事實——英國人在利用印度的印度教徒打穆斯林!
包括英控埃及在內的穆斯林地區紛紛組織了志願軍,就好象當初援助土耳其抗擊義大利人一樣來到印度河西岸參加拉吉姆的軍隊,大大增強了拉吉姆在穆斯林世界的政治影響力,也大大增強了拉吉姆團的戰爭實力。到1917年三月,拉吉姆已經擁有了一支24萬人的軍隊。一個新的穆斯林國家事實上已經出現。
對此!英國人也是無能為力,只能把在兩河流域作戰的莫德爵士將軍的部隊大量地抽調回印度。
實際上這又造成了新的問題。
這些軍隊目睹了中國軍隊的勝利,也目睹了巴格達和庫特阿馬拉英軍的慘敗,要知道,在這些慘敗中犧牲的都是印度人!因此這些殖民地軍人一回到印度就受到民族主義思想的影響,要麼逃避兵役回到家鄉參加獨立活動,把本來就高漲的獨立運動推向了高峪;要麼就在殖民地軍隊中與獨立者互通訊息,甚至充當拉吉姆的探子。讓英屬印度殖民地軍完全陷入癱瘓地境地。
英印總督俺士答完全控制不了局勢,三番五次地要求倫敦派遣軍隊或者是新的總督。可是,當中國遠征軍在歐洲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的時候,英國政府連詢問中國政府對其“抽調兵力恢復印度秩序”的意見的興趣都沒有。何況,英國政府是答應了中國政府在戰時不能向中國周邊地區增兵地!誰都能理解中國人地心理,這個10多年前還四面楚歌受盡屈辱的國家派出國防軍到歐洲作戰。就絕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