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具很難買到,一片人家也就只有一兩件,大家輪流使,誰家打煤球,就像過節一樣,左鄰右舍都圍著看,還幫著打,幫著搬,像一家人似的。
我下放時,燒的是散炭爐子,彷彿又回到了六十年代。沒有鐵皮桶制爐子,就用柳條筐子在裡面填了泥支爐子。有時爐火太大,竟然把筐子燒著了。那種爐子很難封得住,天天早上,我們六個知青,各人都從自己的屋裡抱出沉甸甸的爐子來點火生爐子,情景滑稽而又壯觀。為此我對封爐子作了特別研究,終於有一次,從家裡回來時,封了兩天的爐子竟然還沒滅。
2007年12月27日星期四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山乾子
古人說食不厭精,那是食物富足的年代,才如此精益求精。我們小時,經常處於不餓不飽狀,國家定量每月一個人也就是二十來斤糧食,只能是食不厭粗。
粗糧真難吃。常見的粗糧,是山芋幹,我們簡稱“山乾子”。“又吃山乾子了!”每當我們嘟著嘴抱怨時,母親總是自己先甜甜地咬上一大口,說:“山乾子很好吃啊!,遇到賤年,你們連山乾子也吃不上呢!”
山乾子其實也分為好吃不好吃兩種。從自由市場上買來的或者鄉下親戚送來的山乾子,又厚又大又白,煮出來又甜又軟又香,漂浮在米湯上面,我們